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2日电(记者 黄艳梅)体重状况与人体健康紧密相连。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举办的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医主任医师王振刚从中医角度就如何科学开展健康体重管理提出专业建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李心语 摄
肥胖作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医学研究表明,肥胖会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骨关节炎以及部分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的患病风险。
王振刚称,从中医的角度看,肥胖是脏腑内在功能失衡的外在表现。中医对肥胖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有相似的地方,都认为肥胖的发病和遗传、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有关,中医称为“先天禀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劳逸失度”。
王振刚说,经过不断的完善发展,目前认为,肥胖核心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指脾肾亏虚,标实则是指痰饮、水湿、瘀血、气滞。治疗上讲究“补虚泻实”,就是要补益脏腑功能的不足,祛除在体内停留的膏脂、痰浊、水湿、瘀血及郁热。
从中医的角度看,在健康体重管理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王振刚说,中医对健康体重的管理是个体化、全方位的,先对病友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再结合病友的病情及实际需求,制定个体化的减重方案,包括生活方式的指导、运动康复、药物治疗、药膳、针刺、雷火灸、穴位埋线、腊疗等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等。
首先是饮食调养。中医认为肥胖多与痰湿、脾虚、气虚有关,所以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注意健脾化湿,调和气血。可以多食用山药、茯苓、薏苡仁、赤小豆、芡实、莲子、南瓜、小米等具有健脾利湿功能的食材,也可以采用药膳食疗的方式,如茯苓山药粥、薏仁红豆汤、荷叶山楂茶等。同时,要注意保护脾胃,避免过量食用寒凉生冷、油腻的食物,如西瓜、冰冻饮品,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滋生痰湿。另外,饮食以清淡为主,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少用煎炸;每餐控制食量,七分饱就可以了,避免过饱损伤脾胃。
其次,要注意起居运动调节。日常作息对改善体质、辅助减重至关重要。中医讲究作息规律,顺应自然。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子时养胆经),早晨6~7点起床(阳气生发时适当活动),午时(11:00-13:00)是心经当令,静卧或闭目养神15~30分钟,可助气血调和。居住环境要干燥通风,穿衣要宽松,避免紧束腹部,以免影响脾胃气机升降等。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腹部,不要久坐久卧,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思虑过度。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调畅气血。晨起时阳气升发,建议适当运动,如慢跑、快走、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助阳气升发、代谢痰湿,不建议剧烈运动;同时,可配合中医传统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以及简单的摩腹等,调理脏腑功能;饭后30分钟左右缓步行走,以助脾胃运化。要应避免过量运动,耗伤气阴。每次运动时间30分钟左右为宜,微微出汗即可,运动后及时补充温水或淡盐水。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个体化减重。肥胖可以简单的分为胃肠积热、脾虚湿困、肝郁气滞、肾阳不足四个证型,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治疗。
中医非药物疗法是中医药体重管理的一大特色。针灸、穴位埋线、腊疗、推拿等手段减重早已因高效、稳定,无毒副作用获得临床认可。
王振刚说,健康体重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往往伴有一定的焦虑、抑郁、或自卑等负面心理。因此,情绪调节尤为重要。在减重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注意养心静神,可通过听轻音乐、参与书画、品茶、冥想等方法,缓解情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