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时常感觉浑身疼痛?注意哦,这可能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的。
“骨质疏松是导致颈椎、腰椎、关节以及全身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威海市中医院疼痛科医生魏玮说,前来该科就医的老年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患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直到骨折才发现,因此,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骨质疏松是一种进行性代谢性骨病,引起骨矿物密度降低,损害骨骼结构。”魏玮说,骨质疏松就是骨头变“脆”。正常的骨头像结实的钢筋水泥,内部结构致密;而骨质疏松的骨头,内部孔隙变多、结构变疏松,就像被蛀空的木头,容易断裂。
75岁的王大姨(化姓)背部、腹部接连疼痛了半个月,便前往医院就诊。她首先选择了外科诊室,遵医嘱进行了疼痛相关部位的CT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随后,她又来到妇科诊室,还是找不到疼痛的“根源”。无奈之下,她来到威海市中医院疼痛科诊室。
接诊后,魏玮为其进行了详细的查体,“在第九胸椎棘突的位置有明显的叩压痛,怀疑是压缩性骨折。”随后的核磁共振检查,印证了魏玮的判断——患者确诊为胸椎压缩性骨折。“正常情况下,通过核磁共振侧面看胸椎椎体的结构应该是长方形的。而这名患者的影像胶片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胸椎的每一节都有变形,大部分都是陈旧性的。这证明患者之前就有骨质疏松,很多椎体其实已经发生多节段的骨折。而患者的胸9椎体明显水肿并伴有骨皮质不连,是新鲜骨折。”魏玮说,胸椎压缩性骨折导致患者背部疼痛,骨折导致的血肿还会刺激腹膜后的腹腔神经节,引发腹部疼痛和腹胀。
“目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很高。根据2018年的数据,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在19.2%左右,其中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的比例超过了50%。”魏玮说,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长期缺乏运动、晒太阳少的人,饮食中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人,长期抽烟、喝酒或过度喝咖啡、浓茶的人,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患有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病及慢性肾脏病等人群,都容易得骨质疏松。
魏玮提醒,老年人可通过关注身体发现骨质疏松的“预警信号”。很多人一旦出现驼背,其实就要警惕自己可能已经有骨质疏松了。此外,如果有身高变矮(比如比年轻时矮了3公分以上)、还有腰背酸痛(尤其是久坐、弯腰后加重)等情况,建议及时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确诊骨质疏松后,魏玮通常会通过规范用药,给予补充钙剂、维生素D,必要时用抗骨松药物,帮助患者减缓骨矿物质的流失,降低骨折风险。“但已经疏松的骨头很难完全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魏玮说,骨质疏松患者很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如果是陈旧性的骨折,一般不用特别处理。但如果是新鲜的骨折,则建议患者减少站立,多卧床休息,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帮助骨折部位尽快恢复;而压缩严重的话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干预。
魏玮强调,骨质疏松可防可治,关键在“早”——早补钙、早运动、早筛查。饮食上,要吃足够的“骨头营养”,比如钙和维生素D。适度运动能刺激骨头变结实,推荐散步、慢跑、太极拳、广场舞等负重运动,每周3-5次,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避免吸烟、酗酒以及过度喝浓茶、咖啡等伤骨习惯,吸烟会加速骨基质丢失,酒精会影响钙吸收,浓茶、咖啡可能增加钙丢失。
来源:威海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