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直径小于1cm的甲状腺结节,没必要进行治疗,得等结节长大了才能切除。然而,这种想法十分危险,实际上是在“放任”甲状腺癌发展恶化。
有国内研究对5241例接受手术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显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2.5%。也就是说,在每100个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大约有2.5个患者可能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另一项研究纳入了1031例接受手术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发现其中5.6%的患者存在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而且有1.9%(20/1031)的患者仅表现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并未出现转移情况。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即便病灶很小,也不能掉以轻心,甲状腺微小癌虽小却易发生转移。
甲状腺微小癌为何易转移?
甲状腺拥有独特的“淋巴引流系统”。甲状腺周围分布着一套淋巴管,其主要作用是收集甲状腺产生的代谢废物、细菌、异常细胞等“杂质”,并将它们运送到淋巴结进行处理和过滤。
西安甲康甲状腺医院张新亮主任
当甲状腺患癌后,癌细胞会借助淋巴管进入中央区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繁殖,进而导致淋巴结肿大。如果中央区淋巴结的免疫细胞无法消灭癌细胞,癌细胞就可能顺着淋巴管道继续流向颈侧区淋巴结。
有转移倾向的结节特征
有转移倾向的恶性结节,通常具备以下5个特征:
大家不妨查看一下自己的报告单,是否出现过上述字眼。
恶化信号
当出现以下3个信号时,可能意味着结节在恶化: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自己是否出现过这些异常表现。
如何预防转移?
在临床上,对于直径小于1cm的微小癌,如果没有侵犯周边组织,通常不符合外科手术指征。但这并不意味着直径小于1cm的微小癌不需要治疗。恰恰相反,在没有发生转移的阶段,我们更应该防患于未然!
对于直径小于1cm、尚未发生淋巴转移的结节,可以采用微波消融技术,实现点对点消除癌症病灶。
那么,为什么微波消融技术能够根除直径小于1cm的结节呢?它真的比手术刀更精确吗?
的确如此,在AI智辅超声筛查系统的辅助下,微波消融技术比手术刀更为精确。AI智辅超声筛查系统就像一个高倍的放大镜,能够明确每一个结节的位置、大小和特征,不会遗漏任何一个恶性结节。在超高清设备的引导下,消融针可以精准地消除结节,哪怕这个结节只有几毫米大小。微波消融技术可以消除98%的微小癌。
甲状腺健康不容忽视,即使是微小的结节,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定期进行甲状腺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守护好自己的甲状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