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打耳洞戴上亮闪闪的耳饰,让不少年轻姑娘化心动为行动。但你是否知道,这美丽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
发炎、红肿、流脓,甚至长出硬硬的“肉疙瘩”,更可怕的是,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复发……
“临床上,因为打耳洞、外伤长出耳廓瘢痕疙瘩的患者并不少见。”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整形科主任陈东介绍,这种疙瘩的形成是耳部皮肤在受到各种外伤或炎症刺激后纤维组织异常增生而形成的超出原损伤范围的隆起性瘢痕。一旦形成,还容易持续增生,不仅会出现局部瘙痒、胀痛,影响美观,甚至会对耳软骨、耳部形态造成不可逆性影响,让人因此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
耳廓“瘢痕疙瘩”预警!
瘢痕体质、遗传是高风险因素
在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有一对母女令陈东主任印象深刻。
母亲属于典型的瘢痕体质,双侧耳朵上挂有多个大小各异、色泽暗沉、质地坚硬的“肉疙瘩”,原本正常的耳朵轮廓扭曲得不成样子。除了耳朵外观的改变,瘙痒和疼痛发作时令她苦不堪言。
女儿则是在打耳洞之后,耳洞周围出现了增生,好在瘢痕疙瘩尚小且干预及时,未发展到母亲那般严重的程度。
经过相关检查,陈东主任为母女二人量身定制了处理方案。积极治疗后,女儿的耳廓瘢痕疙瘩逐渐软化,不适症状得以缓解。后续,她们还需定期复诊,以便随时监控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瘢痕疙瘩虽多为良性
但复发率较高,有症状时及时复诊很关键
方女士(化名)也长期遭受耳廓瘢痕疙瘩的折磨。多年间,她因此经历了两次手术,却始终摆脱不了反复发作带来的痛苦。陈东主任介绍,即便通过正规治疗,复发风险也较高,如有复发倾向,比如出现硬结增大,瘙痒或者刺痛等症状,及时复诊十分重要。
目前,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手段多样,手术切除、药物注射治疗以及放射治疗较为常见,后二者其原理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进而软化瘢痕。而对于一些较大、较顽固的瘢痕疙瘩,手术联合术后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了降低复发几率,一般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术后持续治疗一段时间,以此抑制组织的异常增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争取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另外,瘢痕体质导致的瘢痕疙瘩,如只考虑美学方面需求并不适合手术治疗。
以常见的打耳洞为例
如何避免耳廓瘢痕疙瘩的产生?
首先,评估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瘢痕体质应避免打耳洞。
其次,无菌操作和规范操作很重要,耳洞不要靠近软骨处,以免感染导致软骨膜炎,甚至引起耳廓畸形。
再次,打耳洞后在耳洞皮肤尚未完全再生前,应注意局部卫生,避免感染,避免佩戴可能引起过敏的耳饰。
慢性炎症刺激是引起瘢痕疙瘩的因素,打耳洞后出现红肿渗液如没有短时间内消失,应及时就医处理。
最后,陈东主任提醒,当耳部皮肤受伤后,务必及时处理伤口,避免感染导致二次损伤。若因特殊情况需要手术,术前一定要告知医生自身情况,以便术中、术后采取预防瘢痕增生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