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2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最近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晚餐后的血糖控制不好,他以为是晚上胰岛素打少了,于是就去加量,结果呢?虽然胰岛素打的比较多,但是患者的晚餐后血糖却依然控制不好,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询问,医生发现,这名患者,晚上犯了好几个错误,他晚餐吃得特别晚,而且晚餐特别油腻,一点都不清淡,晚餐后他就一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每次都是看到很晚的时间才去睡觉,医生说,晚上这样做,要想控制好血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晚上10点之前,牢记4件事情“两做两不做”!
第一,晚上7点之前,一定要把晚餐吃了
得了糖尿病,首先就要保证的是一日三餐要按时规律,如果你的一日三餐全都杂乱无章,试问,你的血糖又如何能够控制好呢?
就像这名52岁的糖尿病患者,基本每天都要9点左右才吃晚餐,殊不知,太晚吃晚餐,很容易引起血糖居高不下。
《JCEM》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相较于晚上6点吃晚餐的受试者,10点吃晚餐会导致受试者体内葡萄糖峰值水平增加18%、夜间燃烧脂肪的速度下降10%。
另一项发表在《Diabetes Care》也指出,晚餐吃得过晚会导致受试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继而让餐后血糖升高,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即便你没有糖尿病,但是长期太晚吃晚餐,你会发现,自己更容易变胖,人一旦肥胖,胰岛素就会变得抵抗,那么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升高。
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一定要在晚上7点之前吃晚餐。
第二,晚饭后半小时,一定要出去锻炼一下
很多人吃完晚饭以后,都是对沙发上一躺,要不就是一直玩手机,要不就是一直看电视,而且保持这样的姿势可以到很晚的时候。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吃完东西以后一点都不运动,那么血糖是不可能控制好的。
晚饭后马上运动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此时大量的食物聚集在胃内,还没来得及排空,所以可以稍微休息半个小时,再出去锻炼,锻炼的时候,能够及时消耗一部分热量,从而能有效控制好餐后血糖。
第三,不要等到晚上23点以后,还没休息
很多人都有长期熬夜的习惯,但是作为医生,要提醒大家的是,得了糖尿病,一定不要再熬夜了。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而长期熬夜的人,很容易出现内分泌的紊乱,血糖自然会居高不下。
长期熬夜,会让一个人变得更胖,原因是人在熬夜的时候,饥饿素会产生的更多,所以熬夜的人总是想去吃东西,而且特别喜欢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殊不知,这样吃,很容易导致肥胖。
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的研究揭示了睡眠与 2 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研究使用了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对 24 万多名成年人的睡眠习惯和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睡眠不足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具体来说,每天睡眠不足5 小时的人,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正常(7~8 小时)的人高出约 40%。即使是每天睡 6 小时的轻度睡眠不足者,他们的糖尿病风险也比正常睡眠者高出 16%。
研究者认为,当睡眠不足时,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会变差,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
所以,糖尿病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至关重要,一定要晚上22点-23点这个时间段准时上床休息。
第四,晚上不要吸烟
很多人一到晚上,吸烟就特别厉害,白天的时候由于工作或者处在一个不适合吸烟的公共环境里,于是他们拼命压制自己的烟瘾,到了晚上,回到家里,就干脆彻底放开了,一支连着一支不停地抽,很多人有熬夜的习惯,为了提神,他们更是拼命抽烟,往往睡觉之前,烟灰缸里已经满满一烟灰缸的烟头了。
晚上吸烟,不仅会损伤肺部,对血糖的控制也有影响。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刊登过一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了超过100万人的健康数据,结果发现:与从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0%~40%,而且吸烟量越大,糖尿病风险越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摄入过多的尼古丁可能导致促炎代谢状态,从而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