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 陈华秋
编辑 | 原野
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今年国际宣传主题为“Every Minute Counts. Know the signs of stroke. Act FAST.”(分秒必争,识别卒中,快速行动)。结合我国脑卒中防治实际,中国卒中学会同步发布 2025 年世界卒中日中文主题——“尽早识别,立刻就医”。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它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点。掌握卒中防治知识,对守护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认清卒中类型 了解疾病本质
1、缺血性卒中:脑血管堵塞致脑组织缺血坏死
缺血性卒中占卒中总数的多数,常见类型包括:
需要特别警惕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俗称“小中风”。这类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但它是脑梗死的强烈前兆,出现后需立即就医排查。
2、出血性卒中:血管破裂致脑部出血
出血性卒中虽占比相对较低,但病情凶险,常见类型包括:
早期识别 把握“BE FAST”原则
卒中救治的关键在于“早”,学会快速识别卒中症状,能为患者抢夺宝贵的救治时间。国际通用的“BE FAST”原则,是简单易记的识别方法。
此外,卒中症状多为突发,单侧肢体麻木、剧烈头痛、不明原因跌倒等都可能是卒中预警信号,需提高警惕。
急诊干预 把握黄金治疗时间窗
对卒中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大脑”,每延迟一分钟,就有更多脑细胞因缺血缺氧坏死。不同类型卒中的急救策略不同,但核心均是“分秒必争”。
1、缺血性卒中:优先开通闭塞血管
2、出血性卒中:快速控制病情防止恶化
出血性卒中急救需迅速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必要时通过手术止血或清除血肿,防止脑疝等致命并发症发生,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卒中康复需兼顾躯体功能、心理状态、认知能力、感觉功能及睡眠质量,通过专业康复训练与家人陪伴支持,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重拾美好生活。
预防卒中 筑牢血管健康防线
卒中预防大于治疗,控制可控危险因素,能有效降低卒中发病风险。
来源 / 北京积水潭医院
义诊预告
为提升全民卒中防治意识,10月29日(周三,世界卒中日当天)上午 10:00-11:00,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将在回龙观院区一层门诊大厅举行主题义诊活动,欢迎大家前往咨询。
让我们共同行动,以科学认知识别卒中信号,用及时行动守护生命健康,为每一位家人的平安筑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