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喝茶的习惯,不少人平时都离不开茶,茶中不仅含有茶多酚喝儿茶素等多酚类物质,同时还被认为有抗炎症和抗氧化等好处。
刚刚退休在家的老李也十分喜欢喝茶,然而现在他却碰都不敢碰了,原来前些日子,老伴转发给他一篇文章,文章是由官媒发的,说得是某茶饮爱好者从年轻时就喜欢喝茶,近期突然感觉喉咙有东西卡着,一开始当成咽炎去治疗,可却没有任何好转。
后来直到喝水都变得困难,才被确诊为食管癌晚期。
无比正常的喝茶,怎么就变成了癌症晚期?与此同时,还有人说北大也曾做过类似的研究,说每天喝茶超4克,增加患癌风险。
那么,茶到底还能不能喝了?喝茶真的和癌症有关吗?
北大研究:每天喝茶超4克,增加患癌风险?
这个说法在网上流传已久,甚至让很多人深信不疑。该研究最早来源于北大研究团队发表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研究对45万名30-79岁的中国成年人进行10年的随访,并对被调查者的喝茶量和随访期间的癌症发生病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
和每周喝茶小于1次的人相比,每日喝茶大于4克的人,整体患癌风险增加26%。在这其中,肺癌风险增加62%,胃癌风险增加29%。
但殊不知,这个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在参与调查的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有吸烟酗酒的习惯,而吸烟酗酒也是癌症发生的诱因之一。
其次,癌症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遗传、基因、环境、生活和饮食习惯等等,直接将喝茶和癌症划上等号太武断了。
然而,流传一旦传开就很难消除,所以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依然会觉得“喝茶致癌”。
虽说喝茶并不致癌,但我们平时喝茶时还是要注意,尤其是下面这4种茶,真的不建议多喝,因为确实有致癌风险。
马上停止喝这4种茶,严重可致癌!
1、浓茶:毁肾、伤胃又伤血管
一般认为每150ml水中放超过3g茶叶,就算作是浓茶。此外颜色很浓、甚至有点浑浊,尝起来有点苦,几乎没有茶的清甜,那也可以算是浓茶。
浓茶中含有大量氟元素,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所以长期喝太浓的茶会导致人体摄入的氟过量,若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会使肾脏负担加重,严重时可导致氟在肾脏中蓄积,对肾脏产生损害。
浓茶还会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容易引起大脑兴奋并导致失眠,导致心跳过速和血流加快,进而导致心悸和心律不齐。还有我们平时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同样和长期喝浓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2、通便茶:不通便还可能损伤肠道
之前媒体报道过一个案例,说广东的一位女士长期被便秘困扰,后来开始喝通便茶,后来在检查时发现整个肠子都黑了,被确诊为大肠黑变病。
网上随处可见销售通便茶的商家,而这类产品的有效成分大多都是大黄、番泻叶、决明子等含蒽醌类物质。就以番泻叶为例,这其实是一种刺激性泻药,是需要遵从医嘱使用的猛药。
虽说含蒽醌类物质有着利尿和泻下的作用,能够帮助排泄,但是其肠毒性同样不可小觑。一方面会损伤肠道黏膜,另方面则会使肠道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如果停用便秘不仅不会好转反而还会再次加重,最终诱发结肠黑变病。
另外,长期服用这类茶还会刺激到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3、烫茶:小心食管癌
很多人喜欢喝烫茶,觉得烫茶的茶香味更浓。然而就是这不起眼的烫茶,却有着很大健康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很早之前就将超过65℃的茶饮列为2A类致癌物。人体食管黏膜的正常耐受温度为40-50℃,而烫茶的温度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
食管黏膜反复损伤和修复,会让黏膜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基因突变,最终引发食管癌。
4、过期变质茶:小心肝癌找上门
很多人都觉得茶叶和酒一样,放越久越香。事实上,茶叶是有保质期的,过期的茶叶最好别喝。还有那种存放时没有密封好的茶叶,如果储存的环境比较潮湿,就很容易发霉变质,并产生霉菌。
在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作为一类致癌物,毒性极强,在进入人体后,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肝细胞异常突变,增加罹患肝癌的风险。
如何分辨茶叶是否过期变质,三个很简单的办法!
一看:
茶叶在生产时一般都需要经过脱水,不管是哪种茶叶,正常来说应当都是比较干燥的。如果茶叶的颜色看起来很深,甚至感觉有点湿漉漉的,那很大可能就是变质了。
二闻:
通常来说,新鲜茶叶应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如果茶叶受潮了,那么就会很快吸收水分并腐烂,产生一种潮湿臭味或老化的味道。
三泡:
正常茶叶泡出来会有一股香气,如果茶叶变质,香气就会明显降低。此外,变质的茶叶泡出来会十分浑浊,同时喝起来口感也没有任何清甜感,反而会有股霉味。
上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