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常有“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肝肾同源”之说。许多慢性筋骨病症,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其根本常与肝肾亏虚、督脉空疏有关。风湿病专家吴英萍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强调,从肝肾论治此类疾病,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称之为“尪痹”,是一种以脊柱僵硬、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吴英萍教授指出,该病初期往往表现为腰骶部酸沉、僵硬,尤其晨起明显,需活动后缓解,伴随隐痛、发冷感,遇寒或劳累加重。随着病情进展,脊柱活动度逐渐下降,甚至出现驼背、髋膝关节疼痛及胸廓活动受限。此外,患者多伴有全身症状如疲劳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和夜间盗汗,且情绪困扰如焦虑、抑郁也会与身体症状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在吴英萍教授看来,这类疾病的病机核心在于“肝肾亏虚,督脉失养,外邪侵袭,痰瘀互结”。因此,调理应着眼于“补肾强督、活血通络”。她常应用经典方剂——补肾强督方,进行个性化加减。该方融合多味中药,协同作用,既补益根本,又通达经络:
· 骨碎补、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兼祛风湿,为治本之药;
· 狗脊、续断:专强腰脊,改善俯仰功能;
· 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推行气血,达到“血行则痛止”之效;
· 独活、桂枝:温经散寒,驱除骨节中的风寒湿邪;
· 地龙、鸡血藤:通经活络,舒缓拘急,缓解僵硬。
吴英萍教授特别强调,中医治病需辨证论治,该方主要适用于“肝肾不足兼寒湿瘀阻”型患者,常见特征为腰背冷痛、畏寒僵硬、活动不利。如患者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口干,则多属湿热型,不宜使用本方。因此,她始终建议患者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自行抓方、盲目尝试。
在今日头条的读者分享中,多位患者提到,吴英萍教授不仅医术精湛,更以耐心和关怀著称。她常常细致问诊,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并给予个性化的调理建议,从药物、饮食、运动乃至情志多角度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许多患者因她的调理,逐渐改善疼痛、重获活动能力,她常说的“医者父母心”也深深感动了许多家庭。
吴英萍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虽属疑难病,但通过中医的整体调理、肝肾同治,很多患者能够不错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她也提醒,此类疾病疗程较长,患者需保持信心,配合医嘱,逐步调养,方能见到长远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