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眩晕、头痛等问题已成为许多人的“隐形负担”。数据显示,超过30%的成年人曾经历反复眩晕,而其中多数人并未得到系统治疗。中医认为,眩晕非孤立症状,而是体内气血失衡的“警报信号”。为此,我们专访了深耕中医临床多年的刘龙生医生,从他独特的诊疗视角出发,为您解析眩晕背后的中医智慧。
刘龙生医生指出,中医将眩晕归为“眩冒”“风眩”等范畴,病因多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相关。“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浊内阻均可导致清阳不升、脑窍失养,进而引发眩晕。”例如,长期熬夜或情绪压力会引发肝阳上亢;体质虚弱或过度劳累则易导致气血不足。刘医生强调:“治疗需分型论治,而非一概而论。”
作为一位综合型中医专家,刘龙生医生的擅长领域远超眩晕单一病症。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眩晕常与其他疾病相互关联。他的专业覆盖五大核心领域:
心脑血管疾病:头晕、头痛、失眠、耳鸣等常见问题,以及冠心病、心绞痛等重症调理;
疼痛与免疫疾病:腰腿疼痛、关节炎、风湿病等,以“通络活血”法缓解顽固疼痛;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通过扶正祛邪增强肺功能;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甲减、糖尿病及“三高”慢性病的管理与调理;
杂病与体质调理:肿瘤康复期支持、结节息肉体质调整、妇科月经问题、男科肾虚等。
这种全面性优势,使刘医生在治疗眩晕时更能追本溯源:例如,一名高血压伴眩晕的患者,可能需同步调理心血管功能;而长期耳鸣头晕者,则需从肝肾滋阴入手。
曾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长期眩晕伴耳鸣失眠,西医诊断为“梅尼埃病”,但疗效不佳。刘医生通过舌脉辨证,发现其属肝肾阴虚兼痰瘀阻络,遂以滋阴平肝、化痰通络方药治疗,配合针灸与生活方式指导。2个月后,患者眩晕频率显著降低,睡眠质量同步改善。
刘龙生医生始终倡导“治人与治病相结合”的理念。他认为,现代人健康问题多源于生活节奏紊乱与长期消耗,因此特别重视患者的生活习惯与情绪管理。“中药与针灸只是手段,最终目标是帮助人恢复身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