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乳糖不耐受≠不能喝牛奶,科学饮奶,不再成为肠道敌人
创始人
2025-09-12 12:16:43
0

"又喝牛奶拉肚子了?"——这可能是很多人的日常困扰。当你满怀期待地喝下一杯香浓的牛奶,却换来一场突如其来的"肠道风暴",那种尴尬和无奈,简直比喝到苦咖啡还要让人崩溃。

但你知道吗?这根本不是你的错!90%的亚洲人天生就"不耐受"乳糖,而你,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我们喝牛奶会拉肚子?

乳糖不耐受不是疾病,而是身体的一种自然反应。简单来说,是因为我们肠道里缺乏一种叫"乳糖酶"的酶。这种酶能分解牛奶中的乳糖,当它不足时,乳糖就无法被消化吸收,滞留在肠道里,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短链脂肪酸,导致腹胀、腹泻等症状。

更令人惊讶的是,全球约65%的人成年后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而亚洲地区患病率高达90%以上,北欧却只有5%。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答案藏在我们的基因里。

乳糖不耐受的"真相",远比你想的复杂

很多人以为乳糖不耐受就是"不能喝牛奶",但事实远非如此。乳糖不耐受分为四种类型:

1. 原发性:最常见,随年龄增长乳糖酶活性下降,这是亚洲人最常见的类型

2. 继发性:由肠道疾病、感染或手术导致小肠损伤引起

3. 先天性:由隐性基因导致,非常罕见

4. 发育性:早产儿暂时性现象

而我们大多数属于"原发性"乳糖酶缺乏,不是"不能喝",而是"需要科学喝"。

误区大揭秘:喝牛奶就拉肚子,真不能怪牛奶!

很多人一喝牛奶就拉肚子,就以为自己是"乳糖不耐受",从此彻底告别牛奶。但真相是:乳糖不耐受不是"不能喝",而是"不能过量喝"。

就像文章中提到的,"日本人九成以上有乳糖不耐,但大多数人可以每天喝200毫升的牛奶而没有任何不适。"

你可能不知道,乳糖酶在人体中如果长期不用会逐渐减少,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你的身体完全可以重新适应乳糖。

自测:你中招了吗?

5个信号提示乳糖不耐受:

1. 喝牛奶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腹胀、腹痛

2. 腹泻次数增加,粪便呈水样或泡沫状,有酸臭味

3. 排气增多,伴随肠鸣音亢进

4. 长期饮用牛奶后出现慢性腹泻、体重下降

5. 家族中有乳糖不耐受病史

家庭初筛法:

乳糖负荷试验:空腹喝500ml牛奶,若2小时内出现腹泻,提示可能不耐受。

粪便pH试纸:用pH试纸检测粪便,若pH值<5.5,可能存在乳糖发酵。

注意:这些方法仅供初步判断,确诊需通过氢呼气试验、乳糖耐量试验或基因检测。

科学饮奶,让牛奶不再成为"肠道敌人"

那么,如何科学地享受牛奶的营养呢?这里有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1. 从小量开始,逐步增加

不要一上来就喝一大杯,先从50ml开始,慢慢增加到200ml。就像健身一样,让肠道有时间适应。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症状明显减轻。

2. 随餐食用,不要空腹

空腹喝牛奶会让乳糖快速到达肠道,加重不适。搭配谷物、水果或蔬菜一起食用,能减缓乳糖在肠道的吸收速度,让身体有时间分泌乳糖酶。

3. 选择发酵乳制品

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中的乳糖已被部分分解,更容易被消化。特别是酸奶,经过乳酸菌发酵,乳糖含量大大降低,却保留了牛奶的营养。

4. 尝试添加乳糖酶的牛奶

市面上有专门添加了乳糖酶的牛奶,它能提前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让你喝得更舒服。这种牛奶的营养价值与普通牛奶相当,完全不用担心营养流失。

5. 选择无乳糖产品

如果以上方法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无乳糖牛奶或植物基奶制品,如豆奶、杏仁奶等。它们营养丰富,同样能提供钙和蛋白质。

乳糖不耐受≠营养缺乏,正确选择很重要

很多人因为乳糖不耐受而完全避免乳制品,这反而可能导致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但其实,乳糖不耐受的人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这些营养。

1. 乳制品:酸奶、奶酪、无乳糖牛奶

2. 非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芥蓝)、豆腐、鱼类、强化钙的豆奶

记住,乳糖不耐受不是"不能喝牛奶",而是"需要科学喝牛奶"。就像文章中所说:"如果常人不经常性的喝牛奶也会有腹泻的现象,也是乳糖不耐受的表现,乳糖酶在人体中如果长期不用将消失,随着长期的喝牛奶,乳糖酶将再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生殖感染治疗费用知多少? 生殖感染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 生殖感染治疗费用没有固定标准,它受多种因素影响。病情严重程度首当其冲,...
肺鳞癌术后复发,他是如何实现临... 2019年,洛阳的张先生在体检中查出肺部肿瘤,随后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了肺癌根治手术。术后病...
探究桑黄调节免疫与抗衰老原理的... 探究桑黄调节免疫与抗衰老原理的紧密联系 桑黄,这种珍贵的药用真菌,近年来备受关注。其调节免疫与抗衰老...
原创 秋... 秋风刚在窗棂上打了个转,老妈就端着红豆薏米粥闯进我房间:"湿气最重的时候到了!"这话我听了三十年,但...
健康科普 | 肠癌多半是拖出来... 肠癌 通常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它的早癌五年生存高达90%以上 晚期却只有13%左右 很多人并未意识到 ...
36岁飞行员确诊局部晚期鼻咽癌... 你知道吗?每10个癌症患者中,就有7个人在治疗过程中离不开放疗。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临床现实。 很...
男人爱到深处的表现,不是天天说... 爱一个人时,最容易犯的错是:把说出口当成全部。 有人每天发消息说我想你,有人逢人就夸我女朋友多好多好...
马克龙宣布法国派出3架“阵风”... 法国总统马克龙11日就波兰无人机事件宣布,法国派出3架战斗机协助波兰保护领空。 马克龙当天在社交媒体...
原创 “... “王姐,你还好吗?”——一场16楼意外的温柔提醒 昨天傍晚,小区群里突然弹出一条消息:“16 楼有人...
沈阳瘢痕“内外同治”:双重破解... 生活里,意外磕碰留下的创口、手术后的愈合痕迹,甚至痤疮消退后的局部皮肤修复不当,都可能催生出疤痕疙瘩...
世界阿尔兹海默病月:你以为只是... 图源:AI生成 “阿尔茨海默病,这个‘偷走记忆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专家表示,据...
【朝医新闻】再破难关!泌尿外科... 近日,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为一位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后输尿管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实施修复手术。 多年前,...
原创 赵... 中国女排的困境与未来:一场失利后的深度思考 在洛杉矶奥运周期的第一年,中国女排的表现曾一度令人振奋。...
原创 手... 手足癣总反复?试试新鲜绞股蓝!老中医分享5年临床小经验 手足癣这毛病,中医觉得多是脾胃有热、体内津...
悼念应止于尊重,别让于朦胧成为... 一旦任由无根据的猜测弥漫,任由无稽之谈大行其道,任由各种脑补的离奇情节泛滥,不仅无助于真相的揭示,反...
嫉妒让我们丢失了快乐 成都专业心理咨询师推荐|爱己心理 爱一个人,不是把TA捏成你想要的形状, 而是为TA提供生长的土壤。...
破坏孩子专注力最可怕的习惯,很...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专注力很难培养,日常非常注重保护它。 对于短视频、动画,这些影响孩子专注力的行为习...
一文读懂“鬼压床”,睡眠瘫痪症... 你经历过“鬼压床”吗? 最近 登上热搜 明明觉得已经睡醒 却说不了话、动弹不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鬼...
【朝医新闻】北京朝阳医院互联网... 尊敬的用戶: 您好! 欢迎开启全新的健康管理之旅!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使用朝阳健康云APP。这是一所没有...
为何孩子总发呆走神,警惕“小儿... 【案例回顾】 10岁的玲玲(化名)于近期突然出现一些变化——吃饭、写作业等日常生活行为相比过去变得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