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蚊虫“狂欢季”,乙脑防控莫大意,健康盾牌手中立
创始人
2025-09-09 09:17:10
0

一、九月蚊虫为何成了乙脑的“帮凶”?

每年九月,夏秋交替之际,气温虽逐渐转凉,但蚊虫活动并未完全消退,反而进入“最后的狂欢”。这一时期,蚊虫密度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为乙脑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温床”。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死率和后遗症率较高,对儿童健康威胁尤为严重。

1.蚊虫活跃期延长

乙脑病毒主要通过库蚊、伊蚊、按蚊等蚊虫叮咬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九月气温仍适宜蚊虫生存,加之雨水较多,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水桶等)为蚊虫繁殖提供了理想场所。

2.儿童易感人群集中

乙脑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2-6岁学龄前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血脑屏障功能较弱,更易感染乙脑病毒。此外,九月正值开学季,儿童聚集在幼儿园、学校等场所,增加了病毒传播风险。

3.病毒传播链复杂

乙脑病毒不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还可通过输血、母婴垂直传播等方式感染人类。例如,孕妇感染乙脑病毒后,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死胎或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此外,与患者密切接触(如共同生活、照顾患者)也可能通过接触体液或分泌物感染病毒。

二、乙脑的“真面目”:症状与危害

1.典型症状:发热、头痛、抽搐“三件套”

潜伏期:乙脑的潜伏期为4-21天,多为10-14天。

早期症状:起病急,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嗜睡等为主,类似感冒或肠胃炎,易被忽视。

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意识障碍(如昏迷、谵妄)、抽搐、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表现。

重症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2.后遗症风险: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

乙脑的病死率约为5%-30%,重症患者病死率更高。即使幸存,约30%-50%的患者可能遗留后遗症,包括:

神经系统损伤:如语言障碍、智力减退、瘫痪、癫痫等。

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行为异常等。

运动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

三、预防秘籍:从源头切断病毒传播链

1.疫苗接种:预防乙脑的“金钟罩”

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脑疫苗主要有两种:

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和2岁各接种1剂次,保护率可达60%-90%。

乙脑灭活疫苗: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2岁和6岁各接种1剂次,共4剂次。

注意事项:

接种前需告知医生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是否发热、过敏史等。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低热、局部红肿等轻微反应,一般1-2天自行缓解。若出现高热、过敏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就医。

2.防蚊灭蚊:阻断传播的“第一道防线”

环境清理:定期清疏排水道,填平坑洼地、死水塘,清理盆、罐、缸、瓶等积水容器,避免蚊虫滋生。

物理防蚊: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电蚊拍等。

化学防蚊:使用蚊香、驱蚊液、杀虫剂等,但需注意通风,避免儿童接触。

户外防护:外出时穿长衣长裤,避免在黄昏、黎明等蚊虫活跃时段外出。

3.控制动物宿主:减少病毒“储存库”

猪的管理: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染源,需将猪舍远离人居住环境,保持猪舍卫生,必要时给猪接种乙脑疫苗。

其他动物:牛、羊、马等家畜也可能携带病毒,需加强饲养管理,避免人畜混居。

4.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内在盾牌”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西蓝花),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

充足睡眠:儿童每天需保证10-12小时睡眠,成人需7-8小时。

适度运动:每天户外活动1小时,如散步、跑步、跳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5.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知识普及:通过社区宣传、学校教育等方式,普及乙脑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

早期识别: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蚊虫叮咬史或接触史。

四、家庭护理:孩子中招后如何应对?

若孩子不幸感染乙脑,家长需做好以下护理:

1.及时就医

乙脑早期治疗可减轻症状,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风险。

就医时需告知医生孩子的症状、蚊虫叮咬史、疫苗接种史等。

2.隔离观察

乙脑患者需隔离至体温正常,避免蚊虫叮咬后传播病毒。

同一班级出现2例以上病例时,托幼机构应停课10天。

3.对症治疗

降温:体温>38.5℃时,口服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

止惊:若出现抽搐,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咬伤舌头,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

补液:呕吐、腹泻时需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4.康复护理

后遗症康复:若遗留语言障碍、肢体无力等后遗症,需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如语言训练、物理治疗等。

心理支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避免因后遗症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

五、常见误区:这些“坑”千万别踩!

误区一:乙脑是“普通感冒”,不用重视

乙脑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但病情进展快,重症患者可能危及生命。一旦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误区二:孩子打过疫苗,就不会得乙脑

乙脑疫苗的保护率并非100%,且疫苗免疫力可能随时间下降。即使接种过疫苗,仍需做好防蚊措施。

误区三:蚊香、驱蚊液“有毒”,不能用

正规厂家生产的蚊香、驱蚊液毒性较低,按说明书使用是安全的。若担心化学防蚊产品,可选择物理防蚊方式(如蚊帐、纱窗)。

误区四:乙脑只在农村流行,城市不用担心

乙脑的传播与蚊虫密度相关,城市中若存在积水容器、绿化带等蚊虫滋生地,同样可能发生乙脑疫情。

六、科学防控,筑牢健康防线

九月蚊虫“狂欢季”,乙脑防控莫大意。通过疫苗接种、防蚊灭蚊、控制动物宿主、增强体质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乙脑的发病风险。若孩子出现可疑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记住: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让我们用科学的知识和细心的防护,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盾牌,让他们在金秋九月安然无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个男人,专宠你,离不开你,才... 文/夏莫 01、卷首语 女人付出真心,也想被所爱的人,用心呵护。 如若,一个男人爱你,你什么也不要...
秋季,逼自己瘦下来的6个行为 秋季,是“悄悄变瘦”的好时节,想要避免秋冬囤肉,只需要养成一些自律行为,就能逼自己瘦下来: 1、提...
微型机器人:未来生育医学的新希... 你是否想过,未来的生育医学可能会因为微型机器人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机器人,能在...
白露节气如何防治“秋燥”?中医... 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白露)有关情况。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
原创 比... “秋吃芽,冬吃根”,一到秋天,菜市场的红薯、芋头堆成山,不少人天天盯着这两样吃,却忽略了角落里的莴笋...
震撼!科学家用人工智能绘制出人... 你是否曾想过,自己的大脑究竟有多复杂?最近,哈佛大学与谷歌的研究团队联合推出了一项震撼的研究,利用人...
开学运动重启易受伤!专家教你科... 开学第一周,15岁的长沙初三学生小磊(化名)就因打篮球导致踝关节严重扭伤,被同学搀扶着来到湖南省中西...
原创 多... 多喝山楂水,健康减脂,轻松甩肉,瘦到90斤 现在已经到冬季了,突然想到一种美食,山楂雪球,有没有朋...
5个抗癌小中药:辅助调理需辨证... 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与“正气亏虚、痰瘀互结、毒邪内蕴”密切相关,部分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
秋燥来袭别硬扛!中老年吃对“2... “老张头,这白萝卜汤你到底喝不喝?”王阿姨端着碗站在餐桌前,看着老伴对着清炒莲藕皱眉。“秋燥就得吃梨...
胶质瘤为什么切不干净? 胶质瘤是一组具有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室管膜细胞表型特征的神经上皮肿瘤总称。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
入秋后使劲吃这种菜,它是养肝高... 在一众野菜中,马齿苋的长相尤为独特。它叶片形如马牙,茎枝紫红圆润,整株植物充满黏液,是可食野菜中难得...
警惕!原来太平洋岛屿人群的中风... 警惕!原来太平洋岛屿人群的中风风险是如此之高 想象一下,身边的朋友都在享受健康生活,而你却面临着三倍...
晨跑 vs 夜跑,到底哪个更健... 不少朋友想通过跑步健身,却卡在“选早上还是晚上”的问题上。有人说晨跑提神,有人说夜跑燃脂快,到底谁更...
“中华花艺·篮花·吉祥如意”文...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6日讯(通讯员 孙梓涵)白露时节,秋意渐浓。9月5日,由湖南省茶文化研究...
喝茶可能影响寿命!再三提醒:过...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原创 立... 老话说 “秋吃菌菇,身子舒坦”,我以前哪当回事啊?立秋一到,就跟着大家抢莲藕、囤山药,总觉得这些才是...
医生调查200例心梗猝死者,发...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健康中国四期:聚焦小众需求,织... 健康中国四期不仅覆盖大众健康需求,更将目光投向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乡村孕产妇、快递员等易被忽视的群体,...
记录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纪念抗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风雨沧桑、岁月如歌,我们从未忘记那段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