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29日,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省非遗保护中心)与河北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的河北省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第一期在河北石家庄成功举办,涿州张剑锋作为河北省传统医药类非遗张氏中医指针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涿州张剑锋参加河北省非遗传承人研修班培训
河北省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
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有关工作部署,提升传统医药类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人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此次培训,邀请了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省非遗保护中心)王军利主任讲解《非遗保护相关政策、理念及申报事宜》;河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班光国教授讲解《中医源流与基础精要》;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杨红教授讲解《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多元路径》;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刘宇教授讲解《中医药文化精粹》。
培训期间,邀请河北省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观了河北省中医药博物馆。
最后,参加本期培训的全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合影留念并颁发了研修学习证书。
河北省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合影留念
张氏中医指针疗法又名五绝指针疗法,现列为保定市级(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该项目的传承,源于清末民初,张剑锋先生的太奶奶(大家称之为张大奶奶)善用针(绣花针)刺放血或手掐救治危急重症(如各种翻症、熮(liu)症),在当地享有盛名;张大奶奶把她这些医术传给了她的三儿媳(也就是张剑锋先生的奶奶——刘克敏),刘克敏当时才20岁左右,开始跟随着张大奶奶到处手掐治病;张剑锋的父亲张宝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从小耳濡目染,便对手法治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克敏有时也给张宝增讲一讲有关手掐治翻症、熮(liu)症的知识,为张宝增先生传承、创新和发展五绝指针疗法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3月,第三代传承人张宝增先生在家传指针疗法的基础上,以“点打、点压、点揉、点擦、点振”五种基本指法正式命名为“五绝指针疗法”。
随着一代一代的传承,这项技艺已传到第四代传人张剑锋(保定市级非遗项目张氏中医指针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1997年7月,张剑锋先生从医学院校毕业后,便向父亲学习家传中医指针疗法并应用于临床,至今已从业近三十个春秋。
张氏中医指针疗法有轻重两种手型,轻手型灵巧便利,多用于虚证及小儿或老年人;重手型力大集中,多用于实证及常人。“点打、点压、点揉、点擦、点振”五种基本指法,以不同的指力刺激摩擦人体体表不同的经络穴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反应。如点打指法发热祛寒,点压指法可镇热,点揉可调阴阳气血,点擦可疏通经络、筋脉,点振指法促进血液循环。
五绝指针疗法以中医理论作指导,通过手指在人体经脉穴位上进行点穴治疗,可以起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恢复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