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只是觉得最近总是累,体力越来越差,起床都费劲,”一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医院检查。这本是一个常见的困扰,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都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可是当她进行了详细检查后,医生的诊断让她吃了一惊——她被确诊为早期的肺部疾病。像她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很多人即便出现了肺部问题,却没有明显的咳嗽症状,也不会引起重视。
大家普遍认知中的肺病好像总伴随着持续的咳嗽和痰多,但事实上,许多肺病患者在早期的症状并不显著,甚至没有咳嗽这一典型表现。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患者在未曾察觉的情况下,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情逐渐加重,甚至无法挽回。肺部疾病并非单纯的“呼吸困难”或“咳嗽”那么简单,它可能表现为其他不那么显眼的症状。
第一个信号是“异常胸痛”。患者起初以为胸痛是因为劳累或睡姿不当引起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胸痛变得越来越频繁。胸痛可能源自多种原因,其中一些与肺部健康息息相关。
特别是当胸痛是伴随呼吸时加剧的,或者无明显的外部伤害却持续存在时,应该警惕是否是肺部疾病的警告信号。
肺部疾病引发的胸痛通常是由于肺组织的损伤或炎症所致,可能是肺部感染、肿瘤、或是肺栓塞等病理原因的体现。这类胸痛往往具有持续性或反复性,不容易通过休息和常规药物缓解。
临床上,很多肺部疾病的早期症状往往就是这种非特异性的胸痛,医生建议如果胸痛无明显原因或持续时间较长,就应及时进行检查。
第二个信号是“进行性呼吸困难”。刚开始可能只是走快一点就气喘吁吁,或是做一些轻微运动时感到不适,时间长了,甚至在静止时也会觉得气短,活动量越来越小。
许多人将呼吸困难归结于身体虚弱,认为是运动不够或是体重过重造成的。实际上,进行性呼吸困难是肺部疾病非常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纤维化等疾病。
随着病情的加重,气道的狭窄和肺组织的损伤会导致氧气交换困难,呼吸困难的症状逐渐加重,最终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统计数据,肺部疾病患者中有约70%的患者早期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且这种症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重视。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则是第三个需要警惕的信号。正常情况下,体重的波动应该是与饮食和运动有关的,但如果没有明显原因却出现持续性体重下降,就需要引起警觉。
尤其是在伴随疲劳、恶心或食欲不振等症状时,体重的下降可能预示着慢性肺病或是肿瘤的潜在存在。肺癌等肺部恶性肿瘤在初期症状不明显时,往往首先表现为体重的非自愿下降。
许多患者直到体重明显减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统计显示,肺癌患者中有超过50%的人在确诊前都出现过体重下降的症状。
而且,这种体重下降通常是没有任何饮食或生活方式改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伴随持续的消瘦或食欲不振,这个信号尤其不容忽视。
最后是“持续性疲劳与低热”。许多肺部疾病患者,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常常有一个共同症状——持续性疲劳。
这种疲劳感并非来自缺乏休息或高强度工作,而是体力和精神的双重透支。肺部功能逐渐衰退使得身体在进行基本的生理活动时已经感到吃力,氧气供应的不足使得全身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此外,肺部感染也常伴有低热的症状。低热通常指的是体温持续在37.1°C到38°C之间,虽不高,却足以让患者感到不适。
这样的症状常常被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或过度疲劳,忽略了它可能是肺部问题的信号。长期的低热和疲劳可能反映了肺部的慢性炎症或感染,并可能最终发展成更为严重的肺病。
忽视这些信号的人,常常会在病情恶化时才猛然醒悟,甚至为时已晚。肺部疾病往往是隐形的,特别是在没有咳嗽的情况下,很多人并不会联想到自己的症状可能与肺部健康有关。
咳嗽并不是唯一的肺病预警信号,实际上,肺病的早期症状可以非常隐匿,表现得十分模糊。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对身体的小变化保持敏感,尤其是当出现上述四个信号时,绝不能掉以轻心。
许多肺病,即使没有显著的咳嗽症状,也可以通过体检、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从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而一旦病情进入晚期,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大幅上升,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对于那些没有典型咳嗽症状的患者来说,关注身体的其他信号,及时就医,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很多人总是认为自己身体不适只是小毛病,或者是因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所致,但实际上,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症状可能已经是肺部疾病的前兆。
如果出现异常胸痛、呼吸困难、体重无故下降或长期疲劳与低热,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肺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招轩娜,谢小冰,黄丹,等.行为认知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