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分院的护士将一份急救血样放入恒温箱,9分钟后这份急救的标本已出现在13公里外的医院本部检验科。相似的急救案例也在合肥发生,从市中心血站发出的血液15分钟飞跃11公里,为妇幼保健院大出血产妇送去救命血浆——这是中国低空医疗物流网络的日常剪影。
近期,为全国300+医疗机构提供无人机急送服务的迅蚁科技,达成城市飞行里程200万公里大关,而这背后是数千万民众的医疗受惠。
血库告急,无人机助力生命竞速
7月,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在妇幼保健院产房里上演,羊水栓塞导致产妇出血量急速飙升,血库储备告急。而地面救护车即便拉响警笛,在早高峰车流中至少需要40分钟。
迅蚁无人机划破城市天际,连续七次起降,15分钟完成单程运输,累计超10000毫升血浆的及时送达让产妇转危为安。“无人机到来时,手术室的心电监护仪警报声都变得急促了——那是生命重新跳动的节奏。”参与抢救的医生回忆。
这样的生死时速正在全国50多个城市复制。在宁波李惠利医院,无人机12分钟穿越闹市区连接东西院区;新疆阿拉尔医院顶着六级强风完成药品配送。传统急救运输的“黄金1小时”被压缩到一刻钟,城市上空悄然架起高速输血网络。
标本快送,推进分级诊疗与慢病管理
海南琼中县的清晨,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将村民血样放入停靠点的无人机。205公里低空物流网以县医院和中医院为双枢纽,串联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构建起全国最长县域医疗无人机网络。
更深远的变革发生在杭州市余杭区。2021年启动的医共体低空物流系统,全区26条迅蚁无人机航线建立起12个镇街、45个基层网点的“空中医疗物资急送系统”。根据样本收集动态规划多站接驳路线,让乡镇患者检测报告等待时间从30小时缩短至6小时。平均测算,运输效率提升了50%以上,成本降低了40%以上。
“这实质是医疗资源的空间重组。”余杭三院专家表示,无人机将区域中心医院的服务半径扩大,让老百姓基层也能做样本检查,小病基层看、住院到医共体医院、疑难杂症才上三甲医院,推动分级诊疗真正落地。
在慢病管理方面,广大乡村慢性病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设施,患者很少进行定期的血脂和血糖检测,导致药物治疗效果无法得到有效评估,医疗服务往往无效。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定期检测成为可能,检测比例从13%大幅提高到60%以上,显著提升了疾病控制率,构建“诊疗规范、监测主动、干预精准”的基层医疗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