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肝硬化朋友去检查,会发现报告上白细胞、血小板两个数值往下掉,心里慌慌的不知道该咋办。其实从中医角度看,这俩指标低,大多和肝硬化后身体内部的“失衡”有关,不是单纯靠“补”就行,得找对根源慢慢调。
一、先搞懂:为啥肝硬化会连累白细胞、血小板?
中医认为,肝脏是“藏血”“疏泄”的关键,肝硬化时间久了,肝脏的功能会受影响:一方面,气血生成和运行会出问题,白细胞、血小板得不到足够的“滋养”,数量自然上不去;另一方面,体内可能出现“瘀滞”,就像血管里的气血流通不畅,影响了血细胞的生成和正常发挥作用,这也是很多人指标低的重要原因。
二、中医调治不盲目,重点抓这3个方向
1. 补养气血,给血细胞“加油”
白细胞、血小板的生成离不开气血的滋养,所以调治时会先从“补”入手,但不是乱补。比如常用的黄芪、党参,能帮身体补脾气,脾气足了才能更好地生成气血;再搭配当归、熟地黄这类养血的食材,让气血慢慢充起来,为血细胞生长提供“原料”。平时也可以用少量黄芪、红枣煮水喝,温和补养,不会给身体添负担。
2. 活血化瘀,打通气血“通道”
肝硬化容易导致“血瘀”,气血堵在那里,就算补了也送不到该去的地方。这时候会用一些能活血但不伤人的方法,比如用丹参、山楂泡水,丹参能活血通络,山楂不仅助消化,还能帮着散瘀,两者搭配温和不刺激,适合长期调理。但要注意,活血化瘀的方法得根据个人情况用,不能自己随便加量。
3. 养护肝脏,从根源减少损伤
不管是补气血还是化瘀,最终都要回到养护肝脏上。中医里说“肝喜疏泄恶抑郁”,平时要少生气、别熬夜,让肝脏能“轻松工作”;饮食上多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比如山药、小米粥,避免油腻、辛辣的东西加重肝脏负担,肝脏功能慢慢恢复,对血细胞的影响也会减小。
三、这些日常注意事项,比吃药还重要
调治期间,有两件事一定要做好:一是别做剧烈运动,白细胞低时身体抵抗力弱,剧烈运动容易累着,还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血小板低时凝血差);二是注意饮食卫生,生吃的瓜果要洗干净,避免细菌感染,毕竟白细胞少了,身体对抗细菌的能力会下降。
其实肝硬化后白细胞、血小板低,中医调治更看重“慢慢来”,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调整方法,不是追求快速升指标,而是让身体慢慢恢复平衡。如果指标一直偏低,或者出现头晕、乏力、牙龈出血等情况,还是要及时关注身体信号,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