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快到了,早晚风里带了凉,可正午的太阳还像 “秋老虎” 似的瞪着眼 —— 明明进了秋,却还没逃出三伏天的热。这时候吃啥、不吃啥,老辈早就帮咱们想明白了:得跟着节气调饮食,不然 “秋老虎” 没赶走,倒先被肠胃毛病缠上。今天就给大家说清楚立秋前后的 “4 吃 3 不吃”,照着吃,安稳过秋不遭罪,快记牢。
立秋前后,这 4 样该多吃!
1、鸭肉:滋阴润燥的 “秋补首选”,吃着香还不上火
立秋想补补,又怕吃牛羊肉上火?试试鸭肉准没错。这肉里藏着不少好东西 —— 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还有不饱和脂肪酸,样样都是身体需要的。最妙的是它性子 “凉润”,不像猪肉那么腻,也不像羊肉那么燥,吃了能帮着滋阴、润燥,把秋燥带来的口干、嗓子痒悄悄压下去。
做法也多:炖一锅老鸭汤,放几块冬瓜,汤清肉香,喝下去浑身舒坦;或者把鸭肉切块,用酱油腌了烤着吃,外皮焦脆,肉里多汁,配着米饭能多吃半碗。立秋吃点鸭肉,补得扎实还不上火,比瞎吃补品靠谱多了。
2、玉米:养脾胃的 “黄金粒”,帮肠道动起来
玉米这金灿灿的 “秋熟粮”,立秋吃正合适。它里面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一点不比精米白面少,尤其是那层薄薄的皮,藏着满满的纤维素 —— 像给肠道请了 “清洁工”,能帮着把宿便扫出去,秋天便秘的毛病慢慢就好了。
维生素 B1 和 E 还能帮着提免疫力,天凉了也不容易感冒。早上煮根玉米当早饭,嚼着甜丝丝的;或者剥成玉米粒,跟胡萝卜、青豆一起炒,脆嫩爽口;甚至煮玉米排骨汤,汤里带着玉米的清香,喝着不腻。立秋多吃点玉米,脾胃舒服了,身体自然结实。
3、南瓜:秋天的 “当家菜”,健脾又润秋燥
南瓜一到秋天就变得格外甜,黄澄澄的果肉里藏着宝藏 —— 胡萝卜素、维生素、矿物质堆着,纤维素也不少,吃了既能帮着打开胃口,又能补气血,连秋燥引起的咳嗽都能悄悄缓解。
老辈说 “立秋吃南瓜,不把药罐抓”,可不是没道理。蒸南瓜最养人,切大块上锅蒸 20 分钟,撒点白糖,粉糯带甜,老人小孩都爱吃;或者做南瓜粥,把南瓜煮烂了拌进白粥里,喝着暖暖的,胃里舒服极了。立秋吃南瓜,把脾胃养得好好的,啥毛病都难找上门。
4、莲藕:埋在土里的 “润燥宝”,通肠道还养脾胃
莲藕这埋在泥里的根茎,立秋吃正当时。它的膳食纤维多到能 “撑场面”,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不少,吃了能帮着养脾胃、润嗓子,连秋天的小火气都能压下去。最关键是那纤维素,能让肠道动得更顺,秋天老觉得肚子胀、拉不出的,多吃点准没错。
做法分 “生熟”:嫩藕适合凉拌,切薄片泡在醋里,加点香油,脆生生的解腻;老藕适合炖汤,跟排骨一起炖,藕吸饱了肉香,粉糯带甜,汤也浓得发白。立秋吃点莲藕,润燥又通肠,身体透着清爽。
立秋前后,这 3 样要少吃!
1、寒凉食物:再嘴馋也得忍,不然肚子要 “闹脾气”
夏天抱着冰饮、啃着雪糕多痛快?立秋后可不能这么任性了。像冰淇淋、冰奶茶、凉茶这些寒凉的东西,夏天吃能解暑,可立秋后人体的阳气开始往回收,消化功能也跟着变弱,再贪凉吃这些,就像给肠胃泼冷水 —— 阳气被冻住了,拉肚、肚子疼说来就来。
实在想吃凉的,不妨换成常温的酸奶、银耳汤,既解腻又不伤人。记住:立秋后 “凉” 字要少碰,不然秋冬的老毛病可能就从这时候埋下了。
2、过季瓜果:“秋瓜坏肚” 不是唬人,别贪那口鲜
老辈常说 “秋瓜坏肚”,说的就是过季的瓜果不能多吃。夏天的西瓜、甜瓜,到了立秋早就过了最鲜的时候,放久了不仅甜味淡了,还可能悄悄变质。这时候再抱着半个西瓜啃,看似解渴,其实果肉里的水分和营养早就变了样,吃进肚子里,肠胃弱的人很容易拉肚、不消化。
立秋想吃瓜,不如选当季的秋梨、柚子,新鲜多汁,还能润燥。过季的瓜果别心疼,该扔就扔,别让一口贪嘴坏了身体。
3、辛辣食物:再能吃辣也得收着,免得燥上加燥
辣椒、花椒、生姜这些 “辣货”,夏天吃着开胃,立秋后可得悠着点。它们性子太 “烈”,吃多了不光刺激肠胃,让胃里火辣辣的不舒服,还会让身体里的 “火气” 变旺 —— 汗出得更多,嘴巴干、嗓子燥,秋天本就干燥,这样下去,整个人都像被 “烤” 着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