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进展性疾病,一旦出现明显的蛋白尿,将不可避免地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应早期发现及治疗。但多数早期DN患者无明显的症状及体征,检查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多在正常范围内,且极易受血浆蛋白、血糖、酮体的影响,致测定结果不准确。尿微量白蛋白在DN早期,因肾小球滤过膜的选择性降低,结构成分的改变,孔径增大等原因,在尿中排出已增多,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检测是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灵敏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C)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分泌,不受性别、年龄、炎症反应、肌肉含量等变化的影响。肾脏是唯一的滤过和代谢器官,可以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的内源性指标,能很好地反映出肾脏的滤过功能。前列环素 (PGI2) 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它与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前列环素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得细胞内环磷酸腺苷 (CAMP) 的浓度升高,可抑制Ca2+内流、血栓素A2生成,产生抗血小板及扩张血管的作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抑制剂,它比前列腺素E1 (PGE1) 的作用强40倍,比腺苷的作用强1000倍,并可通过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抑制白细胞激活,溶解血栓,提高血液流动性,减轻高凝血状态,改善肾脏微循环,防止肾小球血栓形成。但单纯的PGI2半衰期较短,药理作用有限,必需静脉注射剂,并可产生血管刺激不良反应,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贝前列素钠是口服的PGI2类似物,具有口服方便、半衰期长、结构稳定等优点。
临床研究证实,贝前列素钠可能可以抑制肾小球膜细胞增殖,从而防止DN的恶化。另有研究提示,在DN早期就存在肾小球内皮功能异常,对DN的早期干预治疗,改善内皮功能对肾脏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贝前列腺素钠对早期DN患者具有明显的降尿蛋白及肾脏保护作用,其机理除抗血小板和扩张血管外,还有明显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贝前列素钠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独立于血糖、血压、血脂等其他相关影响因素之外,且口服制剂使用方便,不良反应极少。
2、糖尿病下肢病变:
2型糖尿病是一类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以血糖显著高于正常水平为特征,可以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病变。其中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发生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多见,可同时累及大血管和微小血管。该病的产生是由于脂类代谢的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的紊乱、脂类物质在内皮的沉积、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基底膜增厚、透明样物质沉积,进而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
其中,糖尿病下肢病变是该病极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所引起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方面,由于糖尿病病变累及下肢血管,导致斑块形成、局部湍流,最终会引起靶器官微循环障碍、血供不足、功能损害;另一方面由于糖尿病多发生与老年人群,下肢静脉壁发生退行性该病、静脉瓣功能损害,最终会导致靶器官淤血、加重微循环障碍;再加以糖尿病所导致的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损害,会联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糖尿病下肢病变的产生。
在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上,需要综合考虑下肢血管功能损害和神经功能损害两方面。贝前列腺素钠是临床上常用的前列腺素类药物,其主要成分前列环素 (PGI) 是一类由内皮细胞所合成和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通过与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并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抑制钙离子内流和血栓素A生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凝聚和扩张血管的药理学作用。
综上所述,贝前列腺素钠能够有效的改善下肢的血管和神经功能,对于糖尿病下肢病变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颇常见。其发生率可高达60%~90%。可累及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多以感觉性症状为主。DPN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化,用单因素学说难以圆满解释,目前以多因素相互作用学说占优势。有糖醇代谢性紊乱学说、非酶促糖化学说、循环障碍学说、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学说、维生素缺乏学说、免疫学说、必须氨基酸代谢异常学说等。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负担。因为DPN的发病机理较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临床上可选用的治疗药物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肌醇、抗自由基制剂、钙拮抗剂、抗凝剂、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因子、甲基B12、前列腺素等。
研究发现前列腺制剂有扩张血管、增加神经内膜中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拮抗凝血机制紊乱的作用, 现已应用于临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发痛、皮肤感觉异常等症状有效。最早应用的是PGE1制剂。由于PGE1不能口服只能静脉应用,且易产生静脉炎妨碍了它的临床应用。另外的一种前列腺制剂-前列环素 (PGI2) ,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是迄今发现的作用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抑制剂,比PGE1强30~40倍,比腺苷的作用强1000倍。它通过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的PGI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从而抑制钙离子流入及血栓素A2生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单纯PGI2半衰期较短,药理作用十分有限。1992年活化型PGI2类似物口服药即贝前列腺素钠研制成功,具有结构稳定、半衰期较长、口服方便等优点,现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发现,贝前列腺素钠治疗对于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变患者症状有明显疗效,又通过对治疗前后肌电图比较发现它能够改善DPN神经传导速度。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贝前列腺素钠具有扩张血管增加滋养外周神经血管血流量、抑制TX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免疫复合物形成的作用,从而促进雪旺氏细胞再生和神经传导。贝前列腺素钠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颜面潮红、胃肠道反应等。临床观察发现贝前列腺素钠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患者也能耐受。所以认为贝前列腺素钠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和安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