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是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很多患者朋友认为「是药三分毒」,长期服药后,不可避免会有这样的担忧:
会不会影响肝肾功能?
已经出现肝功异常,要不要停药?
怎么避免损害或把损害降到最低?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抗抑郁药是否会引起肝肾损伤?
药物从进入人体开始到完全发挥药效,要经历如下过程:
吸收 ➡ 分布 ➡ 代谢 ➡ 排泄
在这个过程中,肝脏和肾脏的作用至关重要。
肝脏是人体药物代谢中重要的器官,几乎所有药物进入人体后,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与转换,才能发挥作用。
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将药物及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维持体内药物浓度的稳定,防止药物在体内积累到有害水平。
正因为药物要靠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或多或少会对肝肾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不必过于担心,任何一种抗抑郁药在上市前,都经过严格的毒理学研究和毒副作用的临床观察,安全性已经过层层验证。一般情况下,只要遵医嘱剂量规范服药,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把肝肾损伤降到最低
医生在选择用药时,会综合考虑到药物特性和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充分权衡效益/风险比,将影响降到最低。
特别强调,各位病友请勿随意滥用药物,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并按规定剂量服用。因为个体差异较大,无法准确预测某一药物是否会损害特定器官,最佳的策略是在了解自身病情及身体状况后,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寻求最具安全性的治疗方案。
另外,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是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证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需警惕哪几种抗抑郁药物
常用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以及艾司西酞普兰,这些药物对肝损伤的风险较低。
米安色林、度洛西汀、阿戈美拉汀和氯丙咪嗪等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升高,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恶心、疲劳、食欲不振和腹痛。
此外,肝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慎用阿米替林、多塞平、曲唑酮、米氮平、安非他酮,如需使用,剂量宜小,并定期复查心肝肾功能。
目前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相比于其他药物而言,肾损害的风险较低。
做好日常防护,避免肝肾损伤
1.就诊时与您的主治医生充分沟通病情、既往用药,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史,从而选择最适合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2.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加量,以免增加肝肾损害的几率,但也不需要害怕肾损害而自行停药或减量,从而影响病情稳定。
3.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指标异常,及时干预,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
4.用药期间避免饮酒,规律作息,清淡饮食。
5.如果出现其他不适,在不清楚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不建议自行购药服用,最好向医生或药师咨询或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