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云:医学影像世界的追光者
创始人
2025-07-28 12:48:27
0

7月17日,王梅云早早赶到河南省人民医院7号楼6楼。当天,那里挂上了“磁波刀与神经调控治疗病区”的牌匾。

想起帕金森病患者因震颤拿不住碗筷,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着至亲茫然摇头,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色彩层层剥离……她用手轻轻抚摸着闪闪发亮的牌匾,眼睛里满是炽热的期盼。从这一天起,那些曾被视为“无解”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将为此而获益。

作为国内磁波刀治疗帕金森病的开拓者、中国放射诊断领域首位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国内首家磁波刀与神经调控病区负责人,王梅云凭借多年来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深耕与奉献,早已和无数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重生故事紧紧相连。

精准诊断

守护患者生命

从大学时代起,王梅云便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008年,她作为海外高端医学人才回到家乡,进入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她长期坚守临床一线,致力于医学影像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尤其擅长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影像诊断,以及神经精神疾病影像引导下神经调控治疗,并成为国内首位国际磁共振学会认证的临床培训师。

王梅云的影像阅片灯总是亮得很早。她坐在显示屏前,轻点鼠标,屏幕上的磁共振图像逐帧闪过。她的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仿佛在和那些黑白灰的影像资料对话。

“影像里藏着患者没说出口的痛苦,也藏着治愈的密码。”在诊断过程中,她常常提醒团队,诊断正确是治疗疾病的关键,诊断结果直接决定了后续治疗方案,甚至决定了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悲欢。

2018年4月,60多岁的李女士突然感到脚麻。当地医务人员检查后,初步诊断为脊髓肿瘤,建议她手术治疗。患者慕名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准备手术。

为了明确诊断,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王斌邀请经验丰富的王梅云进行会诊。她仔细阅读了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初步诊断结果提出了质疑。经进一步检查,患者最终确诊为罕见的脊髓神经结节病,不需要手术治疗,用药物治疗后很快痊愈。

出院时,李女士一家人感激万分,给王梅云送了一面“医德高尚心系患者”的锦旗。这样的场景,在王梅云的从医经历里并不鲜见。她总能从千篇一律的影像中捕捉到关键细节,用精准诊断为患者拨开迷雾。

纠正谬误

正确定义“第五脑室”

记者走进王梅云的办公室,看到她的办公桌上摞着高高的一叠国内外文献,而她正翻阅着最新一期的《中华放射学杂志》。

“医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教科书也会犯错,医生更要带着疑问去学习。正确认识疾病是准确诊断的基础。”正是这种较真劲儿,让王梅云成为国内首个纠正“第五脑室”概念谬误的人。

王梅云发现国内的教材和医学资料对“第五脑室”的定义是透明隔间腔,然而在国外的文献报道中,“第五脑室”通常被定义为位于脊髓圆锥并由室管膜组织包绕的囊腔,并非透明隔间腔。

概念偏差通常会导致错误诊断,从而可能导致无谓的手术。

王梅云解释说,在磁共振图像里,如果看到脊髓圆锥里有一个囊性病灶,许多人的反应可能是囊性占位,建议手术切除,但其实它很可能是“第五脑室”,不需要治疗。

为了纠正错误,她查阅大量医学资料,并与多名国内外同行深入探讨,最终在中国放射领域最权威的《中华放射学杂志》上专门撰写文章,澄清这一概念,还把正确概念第一次写进了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里,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生重新认识“第五脑室”,避免误诊。

创新技术

开拓治疗新路径

“磁波刀的工作原理,就像用放大镜聚焦阳光,能量只作用于病灶,不会损伤周围组织。”王梅云指着电脑屏幕上一道瞄准患者脑部某个靶点的“光束”说,其实它就像一把无形的手术刀,通过精准的能量调控和神经干预,为患者提供了无创、安全且高效的治疗选择。

2019年2月28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影像中心,王梅云带领团队,联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科室专家,为一名帕金森病患者开展了磁波刀治疗。

当能量聚焦到患者脑部靶点的瞬间,患者原本震颤不止的右手突然平静下来——国内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治疗帕金森病震颤成功了。这标志着河南省在帕金森病震颤精准微创治疗领域已迈入国际领先队列,填补了该项技术在国内治疗方面的空白。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王梅云带领团队研发的“磁共振定量磁敏感图直接定位法”,像给磁波刀装上了“导航系统”,使治疗定位时间减半,并大大提升了治疗有效率。这项技术还拿下了国家发明专利。

52岁的帕金森病震颤患者林女士在接受磁波刀治疗后,当天就能自己端着碗吃饭。她拉着王梅云的手,开心地说:“这技术比魔术师还神!”

除了磁波刀技术,王梅云还联合多学科创新开展了一项无创技术——个体化脑功能精准引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

“传统治疗像盲人摸象,我们用影像技术精准定位,就像给治疗装上了‘瞄准镜’。”王梅云说,这项技术在抑郁症、焦虑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显著提升了治疗有效率,惠及无数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国际知名期刊《自然》也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报道。

基于这些工作,王梅云牵头发布了多项团体标准,并当选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无创诊疗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研究成果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2023年度唯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佳女性发明奖等。

王梅云的每一项成就,都源于对患者的责任和对医学的执着。从临床到研发,她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用精准的诊断驱散疾病的阴霾,用创新的技术点亮患者的希望,在影像世界里追逐着医学的真理与生命的光亮。(本报记者 朱晓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头伏补到位、秋冬不受罪”,给... “头伏补一补,秋冬能打虎”,中医认为,头伏时节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此时进行适当的饮食调养,有助于扶阳固...
原创 日... 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段极为屈辱的历史。那个时期的中国不仅贫弱,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而且对外势力...
果壳心理咨询分享大部分家庭的矛... 一只手表的故事 费斯汀格法则最经典的诠释案例——卡斯丁的手表,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个经典故事:卡斯丁...
内分泌科医生建议:三伏天是糖尿...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这种看似健康的饮料,可能损害血... 这种看似健康的饮料,可能损害血管,还会让你发胖! 近几年,功能饮料市场发展迅速。很多年轻人喜欢喝功...
养女儿的智慧:这4句话让她既温... 大家好,我是梓宸爸爸~ “妈妈,为什么我越对别人好,他们越觉得我该这么做?“ 上周五接女儿放学时,她...
原创 卢... 最近,孕期健身成了许多准妈妈们热议的话题,而卢靖姗的一组照片则让这个讨论火速蹿红网络。她在社交媒体上...
盆底肌不行的男人,确实不给力 在健康与活力的领域里,盆底肌就像一座隐藏在身体深处的“活力宝库”,对男性而言,它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
牛磺酸,是延寿神器还是癌症帮凶... 牛磺酸这个重要的营养物质,我们在诸多的能量饮料配料表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作为一种能够提神醒脑,增强...
真皮医学研究院开辟新赛道:真皮... 近期,在美容抗衰与医学领域引发热议的真皮医学研究院,宣布跨界进入运动医学领域,开启真皮抗衰与运动医学...
关于腿部静脉溃疡,你应该知道的... 下肢静脉溃疡是一种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慢性疾病,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它不仅带来慢性疼痛、局部伤口不愈...
原创 三... 导读:三伏天必吃的“排毒王”:一排毒、二消炎、三利尿,正当季别错过 盛夏三伏,烈日炙烤大地,人体也进...
原创 方... 许多糖尿病患者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血糖水平也随之波动。中医认为,这些问题常与体内“火邪”有关...
进博会倒计时100天 | 辉瑞...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胡鑫 编辑 | 袁月 2025年7月28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一个小胶囊,改善糖尿病微血管问... 提到糖尿病并发症,不少糖友只盯着血糖值,却忽略了微血管的悄悄受损。但你知道吗?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
这道养生汤品,清热祛湿、健脾益... 传统的药膳汤品凭借其天然、健康又美味的特点,早已融入岭南百姓的日常饮食,成为兼具养生与风味的佳肴。岭...
这些日常习惯会让人不知不觉患上... 很多人一听到“糖尿病”就很恐惧,因为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一旦患上糖尿病终身不能治愈。其实,说到底糖尿病是...
【汤医科普】一次看懂针刀能治哪...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
【节气养生】大暑至!中医妇科教... 中医四小龍系列之一 妇科龍 中医妇科·节气养生 大暑至! 中医妇科教你解锁 三伏养生密码 大暑携着全...
体检查出颈动脉狭窄,光用他汀不... 提到颈动脉狭窄,不少人只知道吃他汀类药物降血脂,却忽略了中成药的辅助作用。但你知道吗?颈动脉里的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