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高血压似乎只是“血压数值偏高”的小问题,只要没有头晕头痛就无需在意。但事实上,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我国成年人群患病率已达23.2%,其中一半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是悄然进行的,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心、脑、肾等靶器官可能已受到损伤。了解高血压的早期信号,及时监测血压,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它的可怕之处在于,约50%的患者没有典型症状,直到发生中风、心梗等严重并发症才被发现。因此,识别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比单纯关注血压数值更重要。
头痛头晕是高血压最常见的信号之一。这类头痛多表现为太阳穴或后脑勺胀痛,常在早晨起床时明显,活动后逐渐减轻。当血压急剧升高时,还可能出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症状,提示血压可能已超过160100mmHg,需立即测量并采取降压措施。
胸闷心悸需警惕心脏受累。患者会感觉胸口发紧、呼吸不畅,尤其在活动后症状加重;同时可能伴有心悸,即自觉心跳加快、心跳有力或心律不齐。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或心悸时,建议在症状发作时测量血压,同时检查心电图排除心脏病变。
肢体麻木可能是脑血管受累的信号。常见表现为手指、脚趾麻木,或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有时伴有轻微的头晕或视物模糊。这些症状多在早晨起床时出现,活动后可缓解,但会反复发生。尤其当麻木症状仅出现在身体一侧时,需高度警惕,及时测量血压并就医检查。
夜尿增多提示肾脏可能受损。患者会出现夜尿次数增多,每晚起夜2次以上,且尿量较多。夜尿增多常发生在高血压病程较长的患者身上,若同时伴有泡沫尿,可能已出现蛋白尿,提示肾功能受损,需尽快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发现血压升高或出现上述信号后,应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首先要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记录血压变化趋势;初期可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压稳定后每周测量2~3次。其次要改善生活方式,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坚持规律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
当生活方式调整无法控制血压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常用的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同时要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心电图、肾功能、血脂等检查,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
高血压的危害远不止“血压高”那么简单,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记住,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风险,当身体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悸、肢体麻木、夜尿增多这4个信号时,一定要及时测量血压。通过早期发现、科学管理,高血压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远离严重并发症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