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伏天的临近,北京公立三甲医院的吴英萍医生接到了许多类风湿患者的咨询。这些患者普遍存在一个疑问:为什么冬季加重的关节疼痛,反而要在炎热的夏季进行治疗?对此,吴英萍医生从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出发,给出了专业解答。
吴英萍医生解释道,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其中风寒湿痹型最为常见。当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邪会乘虚而入,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三伏天作为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此时人体腠理开泄,更有利于驱散体内积聚的寒湿邪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吴英萍医生曾接诊过一位52岁的患者张先生,其症状非常典型:双手指关节及膝关节疼痛三年,冬季加重,关节发凉,晨僵明显,伴有怕风、四肢沉重感。经检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属风寒湿痹证。吴医生指出,此类患者若不及早干预,寒湿邪气可能深入筋骨,导致关节畸形等不可逆损伤。
针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吴英萍医生强调要抓住三伏天这个治疗黄金期。在治疗策略上,初期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可选用温经散寒的中药配合艾灸、蜂毒等外治法;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则需兼顾补益气血、温养肝肾。吴医生特别提醒,夏季虽然天气炎热,但患者仍需注意避免空调直吹、淋雨受凉,以免加重体内寒湿。
经过系统治疗,张先生的症状得到改善。一个月后关节冷痛减轻,晨僵时间缩短;三个月后畏寒症状明显缓解;半年随访时,即使在阴雨天也未再出现剧烈疼痛。这个案例充分证明了抓住三伏天治疗时机的重要性。
吴英萍医生最后总结道,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贵在坚持。患者若能把握三伏天这个治疗窗口期,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意日常调护,就有望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对于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患者来说,冬病夏治不仅是一种治疗理念,更是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