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无数医者默默奉献,救治病患。然而,有这样一位老人,他隐居在雄伟的玉龙雪山脚下,悬壶济世,经常无偿为贫困百姓看病。他便是95岁高龄的和士秀老人,凭借流利的外语能力,赢得了国内外无数人的尊敬和信赖。来自全球约140个国家、超过20万患者慕名前来拜访他。
和士秀生于1923年,家乡是云南丽江古城北边的白沙古镇。自幼聪慧勤奋,学业优异,凭借优异成绩成为丽江高考状元,梦想着进入上海海军机械学院深造。求学期间,身体状况欠佳,后来转学到南京外语专科学校,顺利掌握了流利的外语。
1949年,他大学毕业,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满怀报国之志。然而,命运弄人,他在一次体检中被诊断患有肺结核。那时医学水平有限,肺结核几乎是无法治愈的绝症。1953年,和士秀被迫退伍,回到丽江老家。
退伍后,他一度卧床不起,等待生命的终结。某天忽然心境豁然开朗,决定与其消极等待,不如积极自救。他与父亲——一位老中医商量,打算潜心学习中医,希望能继承父业,造福乡邻。父亲悉心指导,他开始认真研读中医典籍,系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并广泛采集纳西族传统草药,常常跋涉山林采集珍稀药材。
和士秀自小好学且坚韧不拔,为了找到所需草药,有时甚至在深山过夜。他对草药研究入迷,亲自品尝药草,体察其口感与疗效,估算药效产生的时间。长年以身试药,奇迹般地,肺结核竟逐渐痊愈。此时,他坚定了治病救人的信念。
玉龙雪山上丰富的药材资源成为他研究的宝库。和士秀一边潜心钻研医术,一边采药制方,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药村医。他坚信自己能痊愈是上天的恩赐,使命便是为乡亲邻里解除病痛。
1985年4月,经上级批准,和士秀在雪山脚下开设了“玉龙雪山草本诊所”。在古镇四方街的静谧一隅,诊所每天清晨6点准时开门。白发苍苍的老人开始一天的诊疗工作。尽管门庭若市,患者络绎不绝,和士秀仍坚持每月收取不超过200元的费用。对贫困患者,他更是无偿诊治,并慷慨赠送自制的保健草药。
多年间,他已无偿为三万余人治病救人。对他而言,开诊所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弘扬医德、救死扶伤。如今看病大多先付费,和士秀的仁心义举显得尤为珍贵,名声也越传越远。
使他声名远播的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白血病患者布莱尔。布莱尔听闻和士秀的医术后,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前来求医。初时未吐露病情,和士秀却凭借望舌、切脉等传统诊断准确判断病况,顾虑患者难以启齿,并未深问。医生依旧如常开药,先稳住病情,再用草药调养。
布莱尔的病情逐渐好转,精神焕发,重现昔日光彩。美国医院检查证明其已康复,这一奇迹引起美国医学界轰动,人们惊叹于这位中国“神医”的神奇疗效。
随着医术日益精湛,和士秀诊所外排起长龙。他不仅继承父亲高超医术,对草药的运用更有独到见解。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能流利地用英语与患者交流,跨越语言障碍。
1986年3月,英国知名作家普鲁斯查德将和士秀的仁心妙手故事写进《洛克的世界》,刊登于美国《时代》杂志。一时间,和士秀名声大振,玉龙雪山下的草本小诊所成为众多海内外患者朝圣之地。
1990年4月,英国驻华大使唐纳德及夫人在丽江旅游时,夫人突发坐骨神经痛,求医于和士秀。药到病除,疗效显著。临别时,他们被满墙的锦旗所感动。简陋的诊所,一张普通桌子,一位朴实老人,却撑起了中华文化的骄傲。回国后,夫妇二人常向友人称赞中国中医的卓越。
同年年底,剑桥大学博士马丁威廉在英国《林格儿》与美国《无畏》杂志上介绍了玉龙雪山草本诊所。随后,和士秀接受了时代周刊、NBC、BBC等150余家媒体采访,报道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传播全球。
英国皇室、挪威国王王后、荷兰女王、两位总理,以及加拿大、美国、瑞士政要和众多明星纷纷慕名而来。日本著名漫画家《樱桃小丸子》的作者樱桃子亦多次前来求医。
和士秀之所以声名远扬,除了医术精湛,更因其惠及大众。他的事迹被英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及美国名人研究院收录,载入《国际名人辞典》和《国际500名人》。
1996年云南丽江发生大地震,年迈的和士秀冒着余震风险,携儿子紧急抢救伤员,包扎伤口,并熬制了3000余份药物,成功预防灾后传染病爆发。
采药、配药、抓药均由他亲自操办。几十年来,珍稀草药的价格始终未变。因年迈行动不便,他开始自行培育药材。在他们的百草园内,栽种着千余种药草,部分采自玉龙雪山,部分亲自培育,确保药效与可持续发展。
这些草药皆为他亲自尝试过的良药,并常将药草种子撒回山林,守护自然循环。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平凡植物却能成为治病良方,令人感叹不已。
诊所院落的屋檐和石墙上,镌刻着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文字,纪念远道而来的友人。外宾们不仅信赖和士秀的医术,更对中国中医文化深感敬佩。
每当外国友人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总谦逊地说,功劳不在个人,而是属于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医学。
直到中央电视台CCTV-10《草本中国》栏目播出他的故事,这位“雪山神医”才被更多国内观众认识。事实上,他的事迹早已在海外广泛流传,而国内知晓者不多。
和士秀以医德高尚、救死扶伤闻名,成为云南的一张闪亮名片。2000年,他被授予“共和国之星”荣誉,以表彰其卓越贡献。
在这座幽静的诊所里,一位耄耋老人穿着洁白医袍,日复一日地为患者望闻问切,无求名利,只愿救治病人。蓝天白云环绕雪山,古镇静谧祥和,宛若纳西族长者般沉稳宁静。
2018年8月,95岁的和士秀老人辞世,留下了不朽的医者传奇。这位平凡百姓,耗尽一生精力悬壶济世,甘愿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将中医推向世界舞台,令人肃然起敬。
——文/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