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暑节气。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时节天气潮湿闷热,人体腠理开泄,暑热与暑湿之邪易乘虚而入,损伤阳气,诱发中暑、心脑血管疾病及肠道传染病等健康问题。
如何避免暑邪和湿邪伤身?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 谢俊明主任医师为大家划出养生重点。
清淡饮食 温食少冰
小暑时节饮食
应以清淡、
易消化为主,
少食辛辣油腻。
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瓜、黄瓜、冬瓜等,不仅能有效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清热解暑、利尿消肿。
此外,适量食用绿豆、赤小豆、薏米等具有清热祛湿功效的食物,能让身体保持清爽轻盈。
脾胃喜温恶寒,过多摄入冷饮、冰品易损伤脾胃阳气,需严格控制。同时,夏季食物易变质,凉菜需现做现食,隔夜剩菜务必舍弃,避免肠道感染风险。
按揉两穴 调和气血
适当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对调和气血、清热祛湿大有裨益。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是胃经的合穴,按摩或艾灸此穴可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增强体质。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是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艾灸此穴能调和气血、利湿消肿,对暑湿引起的身体困重、水肿、下肢乏力等症状有显著缓解作用。
少动多静 舒缓为要
在炎热季节,宜“少动多静”。中医认为,心气与夏气相互通应,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易致心火亢盛,影响五脏调和。
建议选择舒缓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运动时间以清晨或傍晚为宜,避开正午烈日。
起居有常 适当午睡
《黄帝内经》提及夏季养生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昼长夜短,可适当晚睡(但不超过23点)、早起,以顺应阳气充盛之势;中午午睡30分钟,可缓解疲劳、养护心神。
“无厌于日”并非暴晒,而是指适当接受阳光照射(如清晨阳光下散步),促进气血运行,但需避免正午强光直射,以防中暑。
(陈小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