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他们的成长轨迹各有不同。但当宝宝出现一些与同龄孩子明显不同的表现时,家长们需要多一份留意。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早期识别和干预对宝宝的预后至关重要。了解宝宝自闭症的早期症状,能帮助家长及时发现问题,为宝宝争取最佳的干预时机。
一、社交互动存在明显障碍
正常宝宝在3-4个月时,会对家人的逗弄报以微笑,眼神会追随亲人的移动;6-7个月时,会主动伸手要抱抱,对熟悉的人表现出明显的亲近感。而自闭症宝宝往往对这些互动“无动于衷”,他们可能很少与人有眼神接触,即使家人逗弄,也很少露出有意义的微笑。
到了1岁左右,正常宝宝会模仿大人的动作,比如挥手再见、摇头表示不要等,而自闭症宝宝可能不会模仿,对家人的呼唤也常常不理不睬,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不喜欢被拥抱或亲吻,被抱起时可能会挣扎、身体僵硬,缺乏与亲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二、语言沟通发育迟缓或异常
多数自闭症宝宝在语言发育上比同龄孩子晚很多。正常宝宝1岁左右会说简单的单词,如“爸爸”“妈妈”,2岁左右能说简短的句子;而自闭症宝宝可能到2-3岁还不会说话,或者只会发出一些无意义的音节,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有些自闭症宝宝虽然会说话,但语言运用存在明显异常。他们可能只会重复别人说的话(即鹦鹉学舌),而不会主动表达;或者说话时语调平淡,没有抑扬顿挫,像机器人一样;还有的宝宝会突然说出一些与当前情境无关的话,让人难以理解。此外,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较差,听不懂简单的指令,比如“把玩具捡起来”。
三、兴趣狭窄且行为刻板
他们可能对普通孩子喜欢的玩具、游戏不感兴趣,反而对一些特殊的物品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迷恋,比如长时间盯着旋转的风扇、车轮,反复玩弄开关、瓶盖等。他们会花费大量时间重复做这些事情,一旦被打断,就会出现烦躁、哭闹等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行为方面,自闭症宝宝常常有一些刻板的动作或仪式化行为。比如走路时只走固定的路线,吃饭、睡觉必须按照固定的流程,玩具必须摆成特定的样子。如果这些习惯被改变,他们会感到极度不安,甚至出现激烈的反抗行为。此外,有些宝宝还会有反复拍手、摇晃身体、转圈等刻板动作。
四、感知觉异常表现突出
有的宝宝对某些声音特别敏感,比如听到吸尘器、吹风机的声音会捂住耳朵、哭闹不止;而有的宝宝则对强烈的声音毫无反应,即使周围很吵闹,也能“充耳不闻”。在视觉上,他们可能会对闪烁的灯光、旋转的物体特别着迷,或者避免看复杂的图案。
在触觉方面,自闭症宝宝可能对某些质地的物品非常抗拒,比如不愿意穿化纤材质的衣服,讨厌被粗糙的毛巾擦拭;而有的宝宝则喜欢反复触摸某些光滑的表面,如墙壁、桌面等。这些感知觉异常会让他们对周围环境感到不适,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情绪。
五、情绪不稳定且缺乏安全感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大哭大闹,比如玩具的位置被移动、听到不熟悉的声音等,而且情绪爆发时非常激烈,持续时间较长,家长很难通过常规的安抚方式让他们平静下来。相反,在遇到开心的事情时,他们也很少表现出愉悦的情绪,缺乏正常的情感表达。
此外,自闭症宝宝通常缺乏安全感,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当更换居住环境、家里来了陌生人,或者照顾者发生变化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极度的焦虑、恐惧,表现为拒绝进食、睡眠紊乱等。
宝宝自闭症的早期症状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交互动、语言沟通、兴趣行为、感知觉和情绪等多个领域。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是自闭症宝宝所特有的,每个宝宝的表现也存在个体差异,不能仅凭一两个症状就判定宝宝患有自闭症。但如果宝宝出现了多个上述症状,且与同龄孩子的发育差距明显,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早期干预对于自闭症宝宝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治疗,能帮助他们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