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血压怎么吃三种药都压不住啊?”7月5日上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二附院)经开区院区心血管内科诊室里,43岁的张先生焦虑地攥着体检报告,报告上“最高血压230/17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的红色数字,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让正值壮年的张先生寝食难安。谁也没想到,24小时后,一场革命性的微创手术为他的高血压治疗带来了转机——心血管内科七病区主任李恩团队成功完成院内首例“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肾交感神经消融术(msRDN)”,用“智慧消融”为张先生精准降压。
张先生的高血压病史2年有余,最初只是偶尔头晕,体检发现血压异常后开始服药,但血压数值却一路攀升,他每天服用替米沙坦、非洛地平、美托洛尔三种降压药,血压最高时甚至突破230/170毫米汞柱,属于典型的“未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的多项指标亮起红灯:血管紧张素Ⅱ(卧位)超出正常范围;尿素、血糖均轻度升高。“长期血压失控,已经开始影响肾功能了。”李恩拿着检查报告解释,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仅16.8%,很多人因药物副作用、难以坚持等问题陷入治疗困境,而血压持续偏高可能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致命并发症。经过全面排查,李恩团队与张先生深入沟通:“有一种新方法,通过微创消融肾交感神经,可能帮你摆脱药物依赖。”这项被称为msRDN的技术,让饱受高血压折磨的张先生看到了希望。
7月6日一早,郑大二附院介入导管室里气氛紧张有序。李恩、心血管内科五病区副主任牛少辉、李涵组成的手术团队,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茅晓玉及介入导管室医护人员默契配合下,开始了这场特殊的“降压手术”。
与传统手术不同,医生手中的导管不仅能消融神经,更能像“导航仪”一样精准定位。“看,这个位置刺激后血压升了7毫米汞柱,是‘热点’,必须消融。”李恩盯着显示屏,通过全球首款msRDN系统,在左侧肾动脉标测到8个位点,其中6个引发血压明显升高;右侧12个位点中,5个被确认为“神经兴奋点”。
手术团队对标记的11个“热点”进行选择性消融,而对“冷点”和“中性点”毫发无伤。李恩介绍道,传统经皮去肾交感神经术(RDN)是无差别消融,可能损伤正常神经。而msRDN则像精准狙击,通过“电刺激/标测—消融—电刺激/确认消融效果”的标准操作步骤,能够为RDN提供准确消融位置,还可在术中、术后提供有效反馈,以评判RDN的即时效果,满足临床需要,实现“智慧消融,精准降压”。
半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造影显示肾动脉血流正常,原本紧张的张先生在镇静镇痛药物作用下毫无痛感,术后即刻苏醒。更令人惊喜的是,术前血压132/91毫米汞柱,术后即刻降至114/71毫米汞柱,降压效果立竿见影。
“这不仅是一台手术,更是高血压治疗理念的革新。”郑大二附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简立国说。据了解,msRDN技术之所以被称为“全球唯一”,核心在于它解决了传统治疗的痛点,实现治疗模式升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已将RDN列为推荐治疗方法,而msRDN作为升级版技术,更符合“智慧医疗”的发展方向。李恩团队表示,张先生术后只需短期观察,若血压稳定可控,未来有望逐步减少降压药用量。
李恩说,msRDN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高血压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选择。随着msRDN在未控制性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未来这一创新技术无疑将对高血压治疗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为更多的高血压病患者带来福音。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