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就在前阵子,一个18岁男孩高考后去上海旅行,结果感染了艾滋。这可不是个例,近些年,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持续上升,年轻人的感染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人就是因为对艾滋病缺乏了解,忽视了一些关键细节,才让自己陷入了危险。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艾滋病,希望大家都能多了解一些,保护好自己。
艾滋病究竟是怎么传播的?
艾滋病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性传播现在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无论是同性、异性还是双性性行为,只要一方是艾滋病感染者,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就有可能传播病毒。很多人觉得偶尔一次不戴安全套没事,或者轻信对方说自己没病,可病毒可不会因为你的侥幸心理就不找上门。
血液传播也不容小觑,像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比如纹身、穿耳洞的针具,如果被艾滋病病毒污染,就可能传播病毒。还有输血,如果输入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感染风险也极高。
母婴传播是指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时,可能把病毒传给孩子。不过现在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大部分母婴传播都能被有效预防。
年轻人为啥容易“中招”?
性教育缺失
很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性教育。对性充满好奇,但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连最基本的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传播的知识都没有。就拿前面提到的18岁男孩来说,如果他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可能就不会在和陌生人发生性行为时,轻易相信对方说自己没病,而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社交方式改变
现在社交软件发达,认识陌生人变得轻而易举,“快餐式”恋爱、一夜情等情况并不少见。年轻人在这种环境下,与艾滋病感染者接触的风险增加了。而且很多人在和陌生人发生性行为时,不会去了解对方的健康状况,也不会主动采取防护措施,觉得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可往往就是这种侥幸心理,让自己陷入了危险。
对艾滋病认知不足
不少年轻人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是“别人”才会得的病,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危害等一知半解。有的甚至认为,只要自己不吸毒、没有多个性伴侣,就不会感染艾滋病。但其实,哪怕只有一次不安全性行为,或者使用了被污染的针具,都可能感染病毒。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艾滋病?
安全性行为是关键
每次性行为都要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这是目前预防艾滋病性传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者嫌麻烦,安全套不仅能避孕,更能保护你的健康。同时,要尽量保持单一、固定的性伴侣,减少与陌生人发生性行为的风险。
避免血液接触风险
千万不要共用注射器吸毒;去正规的医疗机构、美容机构进行纹身、穿耳洞、洗牙、补牙等有创操作,确保使用的器械经过严格消毒;不要随意使用来源不明的血液制品;个人物品如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不要与他人共用,因为这些物品可能会接触到血液,一旦对方是艾滋病感染者,就容易传播病毒。
提高检测意识
有过高危行为,比如不安全性行为、共用针具等的人,一定要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检测能让你尽早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高危行为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一次检测,能确保没有处在窗口期。现在检测很方便,很多医院、疾控中心都提供检测服务,部分地区还有匿名快速检测点,不用担心隐私问题。不要因为害怕结果而不敢去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对控制病情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