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的脂肪肝,是一种与西医所述颇为相似却又蕴含独特中医理论的疾病。在中医理论中,虽无直接对应“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机制,可归属于中医的“积聚”、“胁痛”等范畴。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多种内外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饮食不当、饮酒过度、情志失调、安逸少动以及久病体虚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进而引发痰浊内生、气血瘀滞,最终凝聚于肝脏,形成脂肪肝。
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发生首先与饮食不当紧密相关。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肥甘厚味的食物摄入过多,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导致食积不化,湿浊内生。这些湿浊之气停聚于中焦肝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脂肪肝。此外,长期大量饮酒也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酒精属于湿热之邪,其刺激作用会损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引起气、血、痰互相搏结,进一步诱发脂肪肝。
情志失调同样是脂肪肝不可忽视的病因之一。中医认为怒伤肝,如果经常生气,会损伤肝脏,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形成脂肪肝。同样,经常郁郁寡欢也会导致肝气郁结,脾气不舒,血行不畅,最终也会引起脂肪肝。此外,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也会导致肝气郁结,进一步加重脂肪肝的病情。
安逸少动也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现代人工作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脑力劳动者增多,体力劳动者减少,很多人整天坐着不动,缺乏运动。这种生活方式会导致经络气血流通不畅,痰湿内停,变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停聚在肝脏,从而引发脂肪肝。
久病体虚也是脂肪肝的一个潜在病因。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身体虚弱,常会伴随着气虚、血虚、阳虚等诸多问题,这也会导致脉络瘀阻,出现脂肪肝。此外,中医认为脾是吸收水湿津液,并将水湿向全身布散的重要脏腑,脾虚则会导致水湿不能布散而停聚,形成痰湿;而肾则是排泄水湿的重要脏腑,肾气不足也会导致水湿停聚,形成脂肪停留在肝脏。
中医在治疗脂肪肝时,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致病因素的不同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预防方面,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其次要适当增加有氧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志失调导致肝气郁结。
上一篇: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