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门诊接诊时经常会碰到一些中老年人说“医生,我眼前怎么有个“飞蚊”飘来飘去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啊?不会发生视网膜脱离了吧?”今天,武汉普瑞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学科带头人许泽骏副院长就这些问题为大家一一解答。
“飞蚊症”是什么?
“飞蚊症”,顾名思义也就是眼前像是有蚊子在飞一样,有的患者出现该症状时以为在真的有蚊子在眼球外面飞,就用手抓来抓去,结果什么也抓不着,其实啊,这个“飞蚊”在我们眼内。在我们眼球里的视网膜和晶状体之间填充着一种蛋清样的组织(学名玻璃体,它与晶状体结构完全不同,是由98%的水和2%的胶原纤维及透明质酸组成的凝胶结构),它质地均一,清澈透明。当玻璃体内出现小的混浊时,入眼的光线会被这些混浊物遮挡,而在视网膜上产生阴影,就在您的视野中形成了半透明的 “小虫子”。它们在眼球运动时随着玻璃体位移而移动,成了我们看到的飞蚊。
2.为什么会得“飞蚊症”?
飞蚊症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近视人群(尤其是600度以上高度近视),因为他们更容易出现玻璃体后脱离。
年轻时我们眼内的玻璃体如新鲜的蛋清一样均质清澈,但随着年龄增长,“蛋清”会变稀,并伴随胶原纤维聚集,它会从均质状态“松弛”下来,与原本紧密相贴的视网膜产生缝隙即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内界膜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始于50岁以后,到80岁时约63%的人会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脱离时,可能形成一些带状、点状或环形混浊(Weiss环),这些形态各异的混浊就是我们看到的“飞蚊”。
3.“飞蚊症”需要治疗吗?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生理性飞蚊症是不会影响视力的,可定期随访。若飞蚊症影响日常生活可到医院散瞳检查玻璃体查看是否能行玻璃体消融术,有一些飞蚊症是可以通过玻璃体消融术消除的。若患者有高度近视病史或眼前还有闪光感,则建议患者散瞳检查眼底或行眼部B超检查排除是否有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积血甚至是视网膜脱离的情况,避免延误病情。
4.有了飞蚊症,日常生活应注意什么?
生理性因素导致的飞蚊症是无法预防和避免的,针对中老年高发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疲劳用眼。高度近视人群,建议减少高频用眼时间,定期随访检查眼底。若出现局部闪光感,或出现黑幕状视物遮挡伴有明显视力下降,应及时就诊排除视网膜牵拉和脱落的可能。
对于发生外伤或伴有全身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一旦出现眼前增多增大的“飞虫”,都应该及时就诊,排除视网膜脱离以及出血的可能;如果确诊有视网膜器质性疾病,须尽早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