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规律。尽管全球各地已将流感纳入传染性疾病管理体系,但每年仍有约 10 亿人感染流感,其中重症病例达 300 - 500 万例,29 - 65 万例患者死于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流感防治形势严峻。
在此背景下,流感防治行业正步入创新与国产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全球范围内该领域正经历深刻的技术变革:
以 mRNA 平台、病毒样颗粒(VLP)、广谱疫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疫苗技术发展迅猛。这些技术在提升疫苗有效性、加快生产速度以及扩大覆盖范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正逐步取代传统的鸡胚培养技术,引领疫苗研发的新潮流。
流感病毒药物研发不断推进,RNA 聚合酶抑制剂已成为主流研发靶点。截至 2025 年 5 月,中国共获批上市治疗流感病毒性感染的新药 10 款,其中专门针对流感病毒性感染的药物有 8 款;美国则有 7 款治疗流感病毒性感染的新药获批上市,6 款专门作用于流感病毒性感染,多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从新药获批及研发趋势来看,RNA 聚合酶抑制剂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研发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海内外License-in 和 BD 交易合作不断加强,积极布局该领域。
2025 年是中国流感防治产业的重要里程碑。目前,国内上市的核心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s)和 RNA 聚合酶抑制剂代表药物 ——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法维拉韦片和玛巴洛沙韦片已纳入医保常规目录,单疗程治疗费用基本稳定在 200 元以内。这标志着 “国产新药元年” 的开启,将重塑流感防治市场格局。据预测,2030 年中国流感药物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国产替代进程将显著提速。
然而,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
(一)核心挑战
1. 流感病毒持续变异,可能导致疫苗株匹配出现偏差,增加药物耐药性风险。
2. 全球疫苗接种率存在不均衡现象,尤其在低收入国家及特定人群中接种率较低。
3. 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存在差异,影响流感防治的整体效果。
4. 流感防治新药研发成本高昂且研发周期较长,给企业和科研机构带来较大压力。
(二)关键机遇
1. 政策赋能 :中国 “健康中国 2030” 战略不断深化,疫苗审批绿色通道、医保动态调整及政府采购倾斜等政策为国产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流感监测网络升级,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2. 技术融合 :人工智能(Al)技术在病毒进化预测与药物设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纳米技术优化药物递送系统,多组学整合推动个性化防治方案的制定,为流感防治带来新的技术手段和思路。
3. 市场扩容 :全球老龄化加剧以及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促使高危人群接种率不断提高。此外,亚太地区等新兴市场需求激增,联合用药与预防性治疗模式进一步拓展了流感防治的市场空间。
本报告基于对全球及中国流感产业链的深度调研,全方位、系统性地呈现以下内容:
1. 全球与中国行业生态 :深入剖析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趋势、防控体系,分析疫苗与药物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包括头部企业战略),探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模式与机制。
2. 技术创新前沿 :详细解析 mRNA 疫苗、广谱疫苗、RNA 聚合酶抑制剂、抗体药物等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路径,展示前沿技术在流感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3. 政策与市场动态 :精准解读各国流感防治监管政策、医保准入规则、政府采购机制,分析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为企业决策提供政策依据和市场洞察。
4. 未来趋势预测(2025 - 2030):全球范围内,新型疫苗渗透率预计将超过 30%,联合疗法有望成为临床治疗主流,流感防治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 8.5%。在中国,国产疫苗市场份额有望突破 60%,创新药物将在百亿级市场规模中占据主导地位,数字化转型将重塑流感防治体系,推动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本报告共计 309 页,包含图表超 100 个,内容详实、数据权威。旨在为疫苗与制药企业、投资机构、政策制定者及科研单位等提供全面、深入、精准的数据支持、战略洞见及可行性建议,助力各方把握流感防治领域未来十年的黄金发展机遇,共同构建更加坚韧、高效的全球公共卫生防御网络,以应对流感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保障人类健康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