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溶解氧作为火电厂锅炉水质的关键管控指标,其浓度超标会引发金属管道及设备的氧腐蚀,进而导致爆管、泄漏等严重安全事故,直接威胁机组使用寿命并降低发电效率。本文以《GB/T 1576-2018 工业锅炉水质》《GB/T 12145-2016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两项国家标准为核心依据,结合火电厂实际运行中的监测需求,系统拆解锅炉水质在线微量溶解氧的检测标准限值、超标危害及监测仪技术选型要点,为行业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国家标准中锅炉溶解氧的限值规范
根据锅炉类型、压力等级及水处理工艺的差异,国家标准对溶解氧浓度设定了差异化的严格限值,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
- AVT (R/O) 指还原性 / 氧化性全挥发处理工艺,实际应用中需根据锅炉实时运行模式动态调整溶解氧限值;
- 对于压力>18.3MPa 的高压锅炉,溶解氧浓度需控制在≤1μg/L,以此预防硅酸盐结垢问题。

溶解氧超标对锅炉系统的多重危害
- 引发氧腐蚀故障:溶解氧与碳钢、铜合金等金属材质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垢。这类污垢会堵塞管道,还可能引发设备应力腐蚀开裂,破坏系统完整性;
- 降低热力系统效率:氧腐蚀产生的产物随水流进入汽轮机后,易在叶片表面形成结垢附着,阻碍能量转换,导致热效率下降;
- 缩短设备服役寿命:长期持续的氧腐蚀会加速省煤器、水冷壁等关键部件的损耗,增加设备维修与更换频率,提升运营成本。

在线监测技术解析及仪器选型指南
监测原理与技术路线
- 电化学法(极谱式):利用氧分子在电极表面发生的还原反应产生电流信号,实现对溶解氧浓度的实时监测。该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60 秒)、检测精度高(±0.5% FS)的优势,适用于痕量级溶解氧检测场景;
- 光学法(荧光淬灭):借助荧光物质与氧分子的相互作用,通过光信号的变化计算溶解氧浓度。其核心特点是抗干扰能力强,适配高温高压的复杂工况,但设备成本相对较高。
仪器选型关键参数要求

典型仪器应用案例
西安赢润环保 ERUN-SZ4-A5 微量溶解氧在线监测仪凭借优异性能,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应用:
- 核心配置:采用极谱式电极,支持 0~200μg/L 范围的微量检测,精度达 ±0.5% FS,完全满足 GB/T 12145 中对超临界机组的高精准检测要求;
- 实践效果:在河南某 600MW 电厂的应用中,该仪器对省煤器入口溶解氧的监测值稳定在 20~25μg/L,与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偏差小于 5%,数据可靠性突出;
- 适配场景:适用于 AVT 处理工艺,支持 ppb 级检测(最低检出限 1μg/L),响应时间不足 30 秒,可充分满足 GB/T 12145 对直流炉氧化性处理的技术需求。

火电厂锅炉溶解氧在线监测是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电厂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中的限值要求(如 GB/T 12145 对高压锅炉设定的≤7μg/L 溶解氧限值),结合自身工况特点,选用电化学法或荧光法等高精度、低维护成本的监测仪器。通过科学管控溶解氧浓度,可显著降低氧腐蚀风险,延长设备寿命,提升发电效率,为火电厂实现安全与效益双提升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