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不高,看脚就知道?脚部若出现这5种变化,提醒你该控糖了
创始人
2025-10-21 10:51:11
0

很多人平时都觉得血糖高没啥感觉,吃点药就好了,可其实身体早早就已经在“报警”。只是大多数人没注意到而已。尤其是脚,常常能最先透露出身体的信号。

说到底,双脚是离心脏最远的部位,血液循环本就容易出状况,要是血糖没控制好,脚部通常是第一个出现问题的地方。

很多老年人、糖友甚至普通中年人都可能忽视这一点,直到脚出了大毛病,才追悔莫及。

要知道,血糖高并不只是数字升上去那么简单,它意味着血液里的糖分变多,血液会变得黏稠,流速变慢。时间一长,血管、神经都会受损,尤其是下肢的细小血管。

于是脚就成了最先遭殃的地方。有人说,看脚能不能看出血糖的问题?实际上,这还真能做到。只要你多留心观察,有时候它比抽血检查还能更早一步给出提醒。

脚部的感觉变化最明显。像脚麻、有刺痛感、觉得灼热,或是走起来像踩在棉花上,这些奇怪的感觉其实都不能不当回事。

长期高血糖会伤到神经,叫做周围神经病变。这种神经问题不会一下子爆发,而是慢慢渗透。刚开始只是轻微麻木,后来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夜里睡觉都被刺痛惊醒。

据医学统计,差不多有一半多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程度不等的神经损伤情况。很多人觉得是走多了、鞋不合脚,其实是神经在“叫苦”。

如果脚的触觉变差,就容易被烫伤、磕伤却不自知,这就是糖尿病足最常见的开端。

脚部皮肤干燥也是高血糖常见的信号。糖尿病人常常口干舌燥,其实皮肤也一样。血糖高的时候,身体容易丢水,皮肤失去弹性,脚后跟干裂、起皮,一到冬天更严重。

再加上神经损伤会影响出汗功能,脚部皮肤更容易变得干燥、粗糙。有的人用各种护足霜都没用,因为问题根本不在外面,而是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皮肤代谢变慢。

久而久之,这些裂口甚至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入口,一旦感染,就麻烦了。

脚上若是有伤口难愈合,基本可以确定血糖已经失控。这是因为高血糖会使血液循环状况变差,进而让营养与氧气的输送速度减慢,最终导致免疫力下降。

很多患者的小伤口拖一个月都不见好,甚至越来越严重。根据一些医院的数据,糖尿病足患者中约有20%的人会因为感染严重最终不得不截肢。这话绝非夸大其词,而是当下真实存在的情况。

有医生分享过,很多病人刚开始只是一颗小水泡,觉得没什么,结果两周后就溃烂成深洞。血糖高的时候,白细胞的活性下降,细菌很容易繁殖。所以别小看脚上的一个破口,它可能是大问题的开始。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信号是脚的颜色和温度变化。脚变得发红、发紫、冰凉,或者两只脚温度明显不一样,这其实说明血液流动出了问题。

血管被糖“侵蚀”后,管壁变硬、变窄,血流不畅。久而久之,脚的温度调节能力下降。有的老人冬天脚总是冷得像冰块,却还以为是年纪大了。

殊不知,这往往是血管堵塞的表现。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患外周动脉病变的风险比普通人高三倍以上。一旦出现脚发凉、颜色暗沉,甚至指甲变黑,就一定要警惕。

脚的形状变化,也是一种不得忽视的信号。比如脚趾变形、脚底凹陷不对称、脚背肿胀,这些往往是长期神经和血管损伤导致的。神经控制能力下降后,肌肉张力失衡,脚部结构就会改变。

有的糖尿病人会出现所谓“查可脚”,也就是骨骼变形、脚底塌陷。这种变化一旦形成,行走都会受限。

更麻烦的是,因为感觉减退,他们往往走着走着把脚磨破都不知道,直到鞋里全是血才发现。

其实,这些脚上的问题,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而是血糖长期波动造成的慢性损伤积累。血糖控制得好,脚的状态也会稳定很多。当然,也不能光靠看脚就判断血糖。

脚的变化是提醒,不是诊断。出现这些情况时,最关键的还是去医院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脚的问题只是“信号灯”,真正的“刹车”得靠控糖。控制血糖的关键手段被称为 “三驾马车”,具体指的就是饮食、运动与药物。

饮食上,很多人一听控糖就以为不能吃主食,这是误区。一点碳水都不吃的话,身体能量系统会陷入紊乱,反过来还会造成血糖忽高忽低的情况。

合理的方法是控制总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糙米、杂粮、豆类同时减少精制糖和甜饮料。

运动方面,坚持才是王道。饭后散步、快走、游泳、骑车,都是不错的方式。

数据显示,规律运动能让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5%至1%,效果可媲美部分口服药。而且运动还能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对脚部健康也有帮助。

药物治疗则要遵循医嘱,很多人一觉得血糖降下来了就擅自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血糖一旦反弹,比之前更难控制。

除此之外,药物的功效不单单是降糖,在保护血管、守护神经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脚的日常护理也很重要。每天洗脚前要试温度,防止被烫伤;洗完擦干,尤其是脚趾缝;定期修剪趾甲,不要剪太短;穿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摩擦。

越来越多四十岁左右的人出现脚麻、脚干裂的情况,检查一看血糖偏高。这说明,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熬夜、喝奶茶、久坐不动,都是让血糖上升的帮凶。尤其是办公室久坐人群,脚部循环更差,风险更大。

脚是身体的“末梢警察”,当血糖出了问题,它最先报警。麻木、干裂、伤口难愈、颜色发暗、形状变了,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其实都是身体在提醒。

别等到脚烂了、痛了、走不了才去检查。血糖偏高并不可怕,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对它的忽视。很多时候,只要早发现、早干预,就能避免严重并发症。

因此,看到脚有异常别犹豫,测一测血糖,查一查循环。毕竟,脚每天都在支撑身体,照顾好它,就是在保护生命。

毕竟,一双健康的脚,能走得远,也走得稳。总而言之,血糖的好坏,不只是数字,而是生活方式的结果。别让懒惰和侥幸,成为健康的敌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血糖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世界骨质疏松日|“健康体重”才... 世界骨质疏松日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体重,强骨健身”。长沙市中心医院...
大米粥是“升糖高手”不能喝?注... 说到大米粥,在健康饮食的争论里,它的处境很微妙:它既是很多人早餐、生病、没胃口时的首选,又因为“升糖...
上了年纪的人,无论男女,都可以... 人到中老年,身体对营养的需求更偏向“精准补给”——不用复杂的滋补方,日常吃对小零食,就能悄悄给健康“...
男性喝酒后,如果经常出现5种异... 男性喝酒后,若出现某些异常表现,往往预示着身体已经发出了警报。这些警报不仅仅是小问题,它们可能是更严...
【医患好故事】一条来自患者的微... “叮”的一声,一条1100元的转账信息出现在微信聊天框。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医师廖文胜愣住...
原创 意... 上周我表哥从北方回来,一进门就开始咳嗽不停,吓得我赶紧拿出口罩递给他。他看到我的反应,笑着摆摆手说:...
不吃早饭的3大危害,比你想象的... “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我国传统“饮食格言”中的这句话通俗地阐释了一日三餐的饮食原则。...
哪些人不适合喝浓茶?北京劲松中... 浓茶指茶叶投放量过大、冲泡时间过久,茶汤过苦涩的茶。它含有高浓度的咖啡因和茶多酚,虽能提神,但对特定...
晚餐决定了你的体重跟健康!晚餐... 晚餐决定了你的体重跟健康! 晚餐喜欢喝酒应酬、大鱼大肉的人,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超标,不但身材容易发胖,...
17岁儿子打肿妈妈的头!中度抑... “他小的时候,他爸打我;现在他长大了,也开始打我……” 冯梅主任的诊室里,小齐妈妈说出这句话时,在场...
减肥减成“骨脆脆”?忠县医生紧... 世界骨质疏松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 “静悄悄的流行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
这4个方法也能帮你降血糖,不是... 今天给大家推荐4个降血糖的方法,不是饮食、不是药物,也不用花钱,人人都能学会。 01 每周有规律的体...
抗癌20年成功“熬”走“癌王”... 今天的故事主角是一名与癌症搏斗了20年的奶奶,20年来她谨遵医嘱,定期复查,目前各项身体指标均良好。...
武汉普瑞眼科医院可视化近视手术... 江城秋味正浓,而武汉普瑞眼科医院三楼屈光手术中心却暖意融融、人气满满。10月18日上午,一场主题为“...
医生发现:降压药不是早上随便吃... 降压药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治疗药物,几乎每个高血压患者在诊断后都会被建议开始服用。降压药的作用是通过改...
“最快女护士”张水华复出刷新个... 据红星新闻报道,10月19日, “最快护士”张水华“复出”,并刷新个人马拉松最好成绩。10月20日,...
科学预防,共护健康——关于预防... 防范传染病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气温渐凉、昼夜温差增大,且校园人员密集,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
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方法详解与患... 在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中,患者需了解多种方法以促进康复。生活方式调整方面,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
热玛吉、Fotona4D、超声... 说到抗衰老,现在市面上各种高端项目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热玛吉、Fotona4D、超声炮这几个名字,相信...
“全能美容仪”极萌大排灯陷“视... 近期,西安的一位消费者投诉,使用“极萌大排灯”美容仪一段时间后,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经诊断为角膜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