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男性感染HPV”是个遥远又陌生的事。提到HPV,很多人下意识联想到女性宫颈癌,仿佛这就是“女生的专属烦恼”。
可真相有点令人吃惊,HPV可不分男女,男性感染率也不低,甚至在某些人群中远超女性。有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18至70岁的男性中,超过一半都曾感染过某种类型的HPV。最要命的是,许多人根本察觉不到自己已被病毒缠上了。
如果非要说感染后会有什么表现,那也是悄无声息地“溜”进身体里。大多数时候,不红不肿不疼不痒,甚至一点点异常都没有。但也有那么些时候,它会给出点“提醒”,只不过,这些信号并不总被人当回事儿。
有两个表现其实挺典型,只是很多人压根没意识到:生殖部位冒出一些小疙瘩,以及排尿或性生活中出现不适感。这两种情况,一般人看了都觉得不算啥,很多人甚至会觉得是“天气热上火”或者“太累了”。
但问题就在这,如果这些小细节一再被忽略,病毒就可能在体内潜伏更久,甚至一步步引发更严重的问题。HPV的某些高危型别,比如16型和18型,是明确跟男性肛门癌、生殖器癌甚至口咽癌有关的。
不少研究已经指出,男性患这些疾病的风险并不比女性低。而要是病毒持续感染且不处理,危险就不是说说而已。
1. 生殖部位长出“小疙瘩”
那些“长了点小东西”的情况,其实最常见的是尖锐湿疣。这种由HPV低危型别(如6型和11型)引起的皮肤黏膜赘生物,最初可能只是几个不起眼的肉色小颗粒,但它们可能会快速扩散成簇,甚至形成菜花状,外观并不好看,而且容易复发。
有些人起初只是发现阴茎或阴囊处多了点什么,或者肛周位置摸到不对劲,结果自己用药涂了几天没好,就不管了。但这类疣体,哪是靠点“清火药膏”能解决的?
2. 排尿或性生活中有异常不适
有些人会突然发现小便的时候有点疼,有点灼热感,或者总是觉得尿不干净,还有人性生活后感觉刺痛,这些也可能是HPV在“作妖”。
这类症状虽然也可能跟其他疾病有关,比如尿道炎或前列腺问题,但一旦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就不能掉以轻心。
有男性感染HPV后,还会导致包皮内侧、尿道口等部位黏膜出现慢性刺激或炎症反应,时间长了,这些地方甚至会发生组织变化。
有些人会问,这些病毒不是都能靠自身免疫力清除吗?确实,大部分人感染HPV后,在6个月到2年之间可以自然清除。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有一部分人群免疫力较差,比如长期熬夜、吸烟、喝酒、营养不良或有慢性疾病,病毒可能会在体内一直活跃,清除不了,潜伏下来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上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全球每年新发HPV感染的男性人数接近2亿。而且令人关注的是,男性更容易持续感染,且往往不自知,因为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
数据显示,男性在感染HPV后,自然清除率远低于女性,一些类型甚至可以携带超过三年以上。而在这些年里,病毒可能已经悄悄在体内做了许多坏事。
如果只是说HPV有风险,大家可能还是觉得没啥事。但要是说它和肛门癌、喉癌有关,就有点让人紧张了。2019年一项对欧美地区男性的随访研究表明,HPV感染和口咽癌的关系越来越明确,尤其是那些有多个性伴侣或口交行为的男性,风险显著上升。
研究还发现,高危型HPV是引起超过70%的口咽癌病例的主要原因。那种觉得“反正没事,就不去检查”的心态,其实最危险。
现实中,很多男性感染了HPV也不会去医院检查,更不会主动去做HPV检测。一是因为普遍不了解HPV对男性的影响,二是碍于面子,觉得不方便或没必要。可要知道,现在不少城市的三甲医院泌尿外科、男科门诊都可以进行HPV筛查,而且方法并不复杂。
如果真的发现生殖器部位有小疙瘩,哪怕只是一个,都应该引起重视。不是说一定是尖锐湿疣,但必须排除这个可能。如果排尿、性生活出现不适,也不能总归咎于“最近水喝少”或者“工作压力大”。哪怕只是做个简单的泌尿系统检查或者HPV分型检测,也总比一直拖着要强。
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洁身自好”,觉得感染不了这种病毒。可HPV的传播方式不仅限于性接触,密切皮肤接触也可能传播。
而且一些人虽然没有多个性伴侣,但如果伴侣携带病毒,也可能被传染。这并不是少见的事,反而很常见。加上很多人即使感染了,也没任何症状,就可能在无意中传给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男性直到伴侣被查出高危型HPV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是那时候往往已经过了最佳干预时间。男性不像女性有宫颈癌筛查这样的常规体检项目,很多时候,早期感染根本无从发现。
而一旦发展为疣体、慢性炎症或者其他疾病,治疗起来就复杂得多,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心理压力也很大。
现在医学上对HPV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也有不少有效的防控手段。比如疫苗,目前已有适用于男性的九价疫苗,对多个型别都有预防效果。虽然不少人觉得打疫苗“太麻烦”,或者“打了也不能保证不感染”,但疫苗能显著降低高危感染和相关癌变的风险,这一点是医学界普遍认可的。
感染HPV之后是否能彻底治愈,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病毒一旦进入人体,不能用药直接清除,只能靠人体自身免疫力来清理。
所以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证营养摄入、控制情绪、戒烟限酒,这些听起来“老生常谈”的建议,其实才是对抗病毒最有效的底层操作。
身边不少男性朋友其实对HPV根本不了解,有人甚至连这个词都没听说过。可一旦感染,尤其是出现了典型症状,又觉得难以启齿,不敢说也不愿治,结果就越来越严重。
明明一开始只是几个小肉粒,如果早点去医院,一次激光或者冷冻治疗可能就解决了。结果拖成大片疣体,治疗周期动不动就是几个月甚至更久,而且复发率还高得惊人。
更别说在排尿或者性生活中产生了痛感,这种影响其实很大,不光身体受罪,心理负担也很重。尤其是那些生活压力本来就大的人,这种持续性的刺激感可能让人产生焦虑、恐惧,甚至影响亲密关系,长远来看影响的是整个人的生活质量。
关于男性HPV感染,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病毒,而是大多数人对它的无知和忽视。很多男性对生殖健康话题讳莫如深,觉得那是“羞于启齿”的领域。可越是不愿提,问题越是容易被忽略。越是没人关注,它越有可能悄悄变成大问题。
如果发现生殖部位有小疙瘩,别总想着靠点药膏熬过去;排尿或性生活有异样,也别只当是“最近状态不好”。这些或许就是身体在提醒——别大意了,是时候认真对待了。
参考文献:
[1]侯金林,周建军.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男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3, 29(1): 45-48.
[2]刘珊珊,孙晓波. 男性感染HPV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控对策[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4, 58(3): 265-269.
[3]陈慧,张凯. 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策略[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5, 39(4): 418-422.
[4]张志强,王丽. 高危型HPV感染与口咽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 实用肿瘤杂志, 2024, 38(6): 712-716.
[5]赵宏宇,李楠. HPV疫苗在男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25, 31(2): 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