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突发 “肝危机”
人工肝技术为宝妈
筑起生命防线
重症医学科 科普
29 岁的王女士(化名)刚通过剖宫产迎来宝宝,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为人母的喜悦,身体就拉响了 “红色警报”—— 不仅持续乏力到连抱宝宝的力气都没有,吃什么吐,皮肤和眼白更是黄得刺眼。紧急转入 ICU 后,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揪紧了心:患者谷草转氨酶高出正常值10倍,血清肌酐高出正常值两倍多,胆红素、白细胞也高于正常值,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最终被确诊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这种病虽罕见,但对产后妈妈威胁极大,稍有延误就可能引发肝衰竭,必须第一时间干预。” 重症医学科习丰产主任介绍。
好在医疗团队果断启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经过 15 个昼夜的全力守护,王女士的肝功能逐步恢复,最终抱着宝宝顺利出院。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产后妈妈要警惕
重症医学科习丰产主任表示很多人对 “脂肪肝” 的印象还停留在 “吃太多油腻导致的慢性病”,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却与普通脂肪肝不同,是妊娠期特有急症,专挑妊娠晚期或产后妈妈 “下手”,危险程度远超普通脂肪肝:
凶险度高,进展极快:虽然发病率低,但发病后病情会快速恶化,像王女士那样术后短时间内就出现明显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迅速发展为肝衰竭、急性肾损伤、弥散性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损伤等,直接威胁妈妈生命。
症状易混淆,易被忽视:早期症状和产后常见的 “虚弱反应” 高度相似 —— 乏力、没胃口、恶心,不少妈妈会误以为是 “刚生完孩子没恢复好”,想着 “忍忍就过去”,结果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
出现这些信号别拖延:妊娠期和产后一旦出现持续乏力、恶心呕吐,尤其是皮肤、眼白发黄(黄疸),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查肝功能,别拿 “虚弱” 当借口,早发现才能治疗。
人工肝技术
危急时刻的 “生命替补”
听到 “人工肝”,很多人会误以为是 “换个新肝脏”,其实它是肝脏的 “临时替补队员”,核心作用是帮受损肝脏 “减负”:
原理不复杂:清毒素、补健康成分:通过体外循环装置,先把患者血液中含有大量毒素的血浆分离出来丢弃,再补充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等 “健康血液成分”,快速降低血液里的毒素浓度。
核心作用:为肝脏争取修复时间:就像救治王女士时,人工肝技术减轻了她受损肝脏的 “工作负担”,让肝细胞有足够的时间自我修复,为后续治疗打下关键基础。
并非人人适用:需严格评估:人工肝治疗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整体病情严重程度、合并并发症如急性肾损伤、病情是否有加重趋势等综合判断,而且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团队操作,才能确保安全有效。
最后,习丰产主任温馨提示:产后妈妈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定期复查也很重要,医生能通过检查及时掌握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可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小问题发展成大隐患。
本文审核专家
学科带头人
习丰产
重症医学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十四五”学科带头人。担任江苏省医师协会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创伤杂志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
专业特长:
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腹腔感染、急性胃肠功能障碍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腹腔重症;产后出血、子痫、HELLP综合征、羊水栓塞、妇科急腹症、妇科肿瘤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等妇产科重症。
稿件来源丨重症医学科 习丰产 俞颖
责任编辑丨张沁沁
内容校对丨史月 王凝嫣
审核发布丨蔡晓洁
栏目分类丨妇幼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