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胃痛打嗝?
中医教你从衣食住行调护脾胃
秋气渐凉,不少人开始被胃痛、打嗝缠上——这看似寻常的不适,实则是脾胃在向你“求救”。中医认为,秋季“燥气当令”,且气温骤降易致“寒邪侵袭”,脾胃喜温恶凉、喜润恶燥,一旦受内外邪气侵扰,运化功能失调,胃气上逆则打嗝,气机阻滞则胃痛。想要缓解这些不适,需从饮食、作息、衣着、用药四方面精细调护。
饮食:养脾宜温,忌燥忌凉
脾胃最忌“冷热夹击”,秋季饮食需紧扣“温软、润燥”二字。可多吃山药、南瓜、小米等性平味甘的食材,煮成粥或软烂菜肴,既能健脾益气,又能缓解秋燥;也可适当用生姜、花椒等温性调料入菜,温胃散寒,比如生姜红枣茶就很适合晨起饮用,能驱散胃中寒气。
需格外避开三类食物:一是冰镇水果、冷饮等寒凉之品,易直接损伤胃阳,加重胃痛;二是油炸、烧烤等燥热食物,会耗伤胃中津液,让燥邪更盛;三是红薯、洋葱等易产气食物,可能加剧胃气上逆,导致打嗝频繁。进食时应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给脾胃留出足够的运化空间。
作息:顺时养阳,忌熬夜贪睡
秋季昼夜温差大,人体阳气需随季节收敛,作息紊乱会直接影响脾胃功能。中医主张“秋三月,早卧早起”,建议每晚10点半前入睡,让脾胃在夜间充分休息,避免熬夜耗伤阳气;清晨可适当早起,在晨光中散步或打太极,借自然阳气唤醒脾胃活力。
需注意避免“久卧伤气”——早晨若贪睡不起,会使胃气郁滞,可能诱发晨起打嗝;午后也不宜久坐不动,可起身活动10-15分钟,促进胃肠蠕动,防止气机不畅引发胃痛。
衣着:护好“胃腹”,忌露腰露腹
秋季胃痛多与“寒邪犯胃”有关,而腹部是脾胃所在之处,最易受寒。日常穿衣需重点保护腰腹,避免穿露脐装、短款上衣,即使白天温暖,也可在腰间系一件薄针织衫或肚兜,防止冷风直吹腹部;夜间睡觉时,无论气温高低,都应在腹部盖一层薄被,避免寒气从肚脐侵入。
此外,秋季早晚温差大,外出时可随身携带一件薄外套,按需增减,避免因受凉导致胃气骤滞,引发胃痛或打嗝。
用药:辨证选方,忌盲目用药
中医缓解秋日胃痛、打嗝,需根据证型选药,不可盲目服用止痛药或助消化药。若胃痛喜温、喝热水后缓解,伴打嗝声音低沉、怕冷,多为“胃寒证”,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若胃痛伴口干、打嗝有酸腐味,多为“胃热证”,可选用左金丸,清胃泻火;若打嗝频繁、胸胁胀闷,多为“肝气犯胃”,可服用柴胡疏肝散,疏肝和胃。
需特别提醒,所有中成药均需辨证使用,且不宜长期服用;若胃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黑便、呕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切勿延误病情。
秋为“收”季,脾胃也需“收敛”养护。从调整一餐一饭、一衣一眠开始,顺应时节呵护脾胃,胃痛、打嗝自然会远离你。
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