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东区医院马长春:很多患者确诊膀胱瘤后,最先纠结 “还能活多久”,但中医认为,生存期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而是肿瘤邪毒的轻重、身体正气的强弱、治疗是否 “扶正祛邪” 得当、术后调理是否护好脏腑共同作用的结果。膀胱瘤的预后,本质是 “邪毒与正气长期相争” 的过程,只要能守住正气、控制邪毒,很多患者都能实现长期生存。
首先要明确:中医看待膀胱瘤,先分 “善恶”—— 若瘤体性质偏 “良性”,邪毒浅、未伤脏腑根本,只要及时用手术等方式清除瘀结,再配合健脾利湿、行气活血的调理,护住膀胱及周边脏腑功能,几乎不会影响寿命。比如有的患者查出膀胱内小瘤体,术后用中药调理脾胃、通利水道,避免湿浊再次积聚,多年随访未复发,生活与常人无异;但若是恶性膀胱瘤,邪毒深、易耗伤正气,生存期就和 “邪毒是否扩散、正气能否抵御” 密切相关,需结合病情阶段辨证看待。
从中医 “正邪相争” 的阶段来看,早期膀胱瘤患者,正气未虚、邪毒局限,预后最乐观。此时癌毒多停留在膀胱黏膜层,未侵犯肌层,也未顺着经络、气血扩散,就像 “邪毒刚在局部积聚,尚未壮大”。若及时通过手术清除局部瘀毒,术后配合 “扶正固本” 的调理 —— 比如用中药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同时保持规律作息、清淡饮食,正气能快速恢复,牢牢压制残留邪毒,5 年以上无复发的患者不在少数,寿命与健康人差异不大。中医认为,这个阶段的核心是 “早祛邪、速扶正”,不让邪毒有机会耗伤根本。
中期膀胱瘤患者,邪毒虽深但未遍传,守住正气仍能延长生存期。若癌毒已侵犯膀胱肌层,说明邪毒有所壮大,可能已耗伤膀胱及周边脏腑的正气 —— 中医认为 “肾主水、膀胱贮尿排尿”,脾主运化水湿,膀胱瘤中期易出现 “脾肾两虚、湿毒瘀滞” 的情况,比如排尿不畅、腰膝酸软、乏力、食欲不振。此时治疗需 “祛邪与扶正并重”:若选择手术切除病灶,术后需重点用中药补养脾肾,同时辅以清热利湿、解毒散结的药物,清除残留邪毒;若不适合手术,也可通过中药调理控制邪毒扩散,改善脏腑功能。只要能让 “正气不亏、邪毒不盛”,很多患者能存活 5 年以上,甚至长期带瘤稳定,保持基本生活质量。
晚期膀胱瘤患者,邪毒可能已扩散,但 “扶正祛邪” 仍能改善预后、延长寿命。此时癌毒可能已顺着经络扩散到前列腺、子宫,或通过气血转移到肺、肝等脏腑,正气也因长期耗伤而虚弱,出现 “气血亏虚、阴阳两虚” 的表现,比如血尿不止、乏力卧床、食欲全无、畏寒肢冷。中医认为,这个阶段的治疗核心是 “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先通过中药补气血、益阴阳,帮身体 “守住根本”,缓解血尿、疼痛等不适,让正气有能力与邪毒抗衡;再少量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药物,控制邪毒扩散速度,避免其进一步耗伤正气。哪怕是晚期患者,通过这样的调理,也能减轻痛苦、改善食欲和精神状态,延长 1-3 年甚至更久的生存期,不少患者还能实现 “带瘤生存”,维持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除了治疗,术后的 “脏腑养护” 对生存期影响很大。中医认为,膀胱属 “水腑”,与肾相表里,又依赖脾的运化水湿、肺的通调水道,术后若不护好这些脏腑,易导致湿毒再次积聚,增加复发风险。比如术后若贪凉饮冷、吃辛辣油腻,会损伤脾胃,导致湿浊内生;若长期熬夜、劳累,会耗伤肾气,影响膀胱气化功能;若情绪焦虑、肝气郁结,会导致气血不畅,瘀毒易再生。反之,术后坚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活动,再配合中药定期调理,就能减少湿毒瘀结的机会,降低复发风险,自然能延长生存期。
成华东区医院马长春最后想提醒:中医看待膀胱瘤预后,从不执着于 “固定年限”,而是更看重 “正气是否充盈、邪毒是否受控、脏腑功能是否正常”。确诊后不用被 “还能活多久” 的焦虑困住,更别放弃 —— 先明确病情阶段,再通过 “扶正祛邪” 的治疗和调理,守住身体根本,很多患者都能实现长期生存。关键是不耗伤正气、不纵容邪毒,主动配合调理,才能争取更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