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记者 王璐 通讯员 李慧玲 黄颖
“以前总觉得结核病离自己很远,现在通过学校的宣传和筛查,不仅摸清了自身健康状况,还学会了怎么预防,在校园里学习特别安心。”南华大学学生小李的话,道出了衡阳市“无结核校园”创建工作带给师生的安全感。
作为湖南省结核病疫情高发地市,衡阳市曾长期面临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全省靠前的严峻挑战。但近年来,该市以“应筛尽筛、应治尽治、应管尽管”为目标,通过健全防治体系、强化校园防控、动员社会力量等举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防治答卷——
2021年-2024年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年递降率达到14.63%,降幅全省第一;学校结核病病例报告数逐年减少,2025年1-8月较2024年同期减少51例,减幅居全省第一,全市牢牢守住无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红线,“无结核校园”创建有序推进,校园防控成为全市防治工作的突出亮点。
纵深推进:全链条防治落地见效,结核疫情“断崖式”下降
结核病是导致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疾病,衡阳市作为人口大市,曾因人口流动大、防控压力大,长期处于结核病高发态势。衡阳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相关决策部署,衡阳市卫健委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统筹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通过健全疾控中心、定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综合防治服务体系,将防治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在组织保障上,市卫健委在总结前期防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工作要求印发《衡阳市遏制结核病行动实施方案》,明确“降低发病率、提升服务能力”的核心目标,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动态调整工作重点,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在具体执行中,该市从“早发现、规范治、严管理”三个环节发力:针对咳嗽咳痰两周以上人群、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重点群体开展“应筛尽筛”,2024年重点人群筛查率均超95%,其中入托入学新生、艾滋病感染者筛查率近100%;通过成立结核病临床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推广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2024年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达60%以上,治疗成功率达97%以上,精准诊疗水平跻身全省前三;建立“定点医院建档+基层入户随访+疾控中心督促”的全程管理机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规则服药率分别达95%以上,有效避免治疗中断。
一系列组合拳下,衡阳市结核病疫情实现“断崖式”下降:年报告发病率从2021年的104.99/10万降至2024年的65.26/10万,4年间降低近40%,降幅位列全省第一,“三位一体” 防治体系的成效得到充分验证。
源头防控:“五个百分百”硬核举措,撑起校园健康“铜墙铁壁”
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场所,青少年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健全,一旦发生结核病疫情,易造成传播扩散。为此,衡阳市将校园防控作为全市结核病防治的“重中之重”,由市教育局、市卫健委联合牵头,以 “无结核校园”创建为抓手,制定“三年三步走”计划,构建起全链条、立体化的校园防控体系。
在制度层面,该市从2019年起,每年由市卫健委、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学校结核病防控文件,明确“属地管理、联防联控”原则,将校园防控纳入学校年度考核。2024年启动“无结核校园”创建后,更是提出“五个百分百”硬性目标: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率100%、新生入学及教职工入职体检筛查率100%、肺结核病例密切接触者规范筛查率100%、患者规范休复学管理率100%、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率100%,同时要求师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超95%,坚决杜绝校园内2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病例。
为确保目标落地,市、县两级形成“部门联动+专业支撑”的工作格局:教育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日常防控措施,卫健部门统筹疾控中心、定点医院提供技术支持——疾控中心定期对学校开展防控督导,定点医院为入学体检、病例诊疗提供专业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协助做好患者随访管理。2023年10月,两部门联合开展学校防控专项督查,重点检查新生筛查、疫情处置等工作,当场整改问题23项;针对校园内发现的潜伏感染者,通过“行政推动+宣教引导”,确保预防性治疗率较2022年提高10.37%,从源头阻断疫情传播。
按照“三年三步走”计划,2024年(第一阶段)衡阳市已实现小学和非寄宿制初中“无结核校园”创建率60%,寄宿制初中、高中、中职学校创建率40%;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小学和非寄宿制初中100%、寄宿制学校80%;2026年实现所有学校全覆盖。截至2024年底,全市学校结核病病例报告数较2021年下降29.29%,入学新生筛查率提高16.37%,“无结核校园”已成为衡阳校园健康的“标配”。
青春接力:3571名志愿者“火热出圈”,点燃10万师生防治热情
“结核病可防可治,出现咳嗽咳痰两周以上要及时就医!”在衡阳师范学院的校园广场上,大学生志愿者小张正拿着宣传折页,向过往同学讲解结核病防治知识。这支由衡阳11所高校组成的“结核病防治高校志愿者联盟”,是该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治的“生力军”,也是校园防控的重要补充。
2024年12月15日,由市卫健委、共青团衡阳市委主办的“衡阳市结核病防治高校志愿者联盟”成立仪式在雁峰区举行,现场为11支高校志愿者团队授旗。联盟成立后,迅速启动“结核防治知识传播行动进校园”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让防治知识“走进”校园每个角落:线上依托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科普文章、动画视频;线下则通过开展专题系列宣讲,在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公共区域设置志愿者服务岗宣传点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在2025年“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期间,衡阳市在南华大学举办总结表彰活动,对5个优秀志愿者团队、12名优秀志愿者个人、22份优秀宣传作品举行了表彰,进一步激发了高校志愿者的参与热情。目前,联盟志愿者人数已增至3571人,服务项目达110个,累计服务时长超3.3万小时,成为衡阳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
持续攻坚:从短期突破到长效治理,迈向“终结结核”新高地
尽管衡阳市结核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但挑战依然存在:目前发病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短期内降至全省平均水平难度较大;耐药结核病患者医疗保障不足,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技术未纳入医保;基层防治力量薄弱,人员更换频繁、设备不足等问题影响筛查实效。
针对这些难题,衡阳市已制定下一步计划:推进“一地一策”防治策略改革创新,实现科学防控结核病;推动医保政策优化,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加强防治队伍建设,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强化重点人群筛查,做好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工作;推广预防性治疗工作,降低潜伏感染者发病风险;加强耐药肺结核防治管理,降低耐药结核病发生率;加大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结核病防控,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加强肺结核健康宣教,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持续深化“无结核校园”创建和“高校志愿者联盟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让防治知识走进更多校园、社区。
“结核病防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衡阳市疾控相关负责人表示,衡阳市将继续以“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 为导向,巩固“三位一体”防治体系,强化校园防控,动员更多社会力量,朝着“终结结核流行”的目标稳步迈进,为建设健康衡阳筑牢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