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63岁大伯,只吃早饭和午饭,半年后,体检报告指标大不同
创始人
2025-09-21 18:10:17
0

天气渐暖,广东的早晨总是伴随茶楼的小食一家家热闹起来。老林大伯就是其中常客。63岁的他,头发花白但步伐稳健,是社区茶友推荐的“健康达人”。不过,熟人们都知道,老林的习惯有些特别,他只吃早饭和午饭,晚饭基本不沾边。最初,邻居们都替他捏把汗:大伯是不是身体差,饭量小?有的甚至调侃,“不吃晚饭,小心饿坏!”然而,半年后的一份体检报告,却让大家集体哑口无言

这份报告不止检出“大不一样”,更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等多项指标,竟然全部回归正常或明显优于往年。原来,那个被亲戚朋友担心会营养不足的广东大伯,用自己的方式悄悄改写了健康故事。为什么只吃两顿饭反而更健康?背后的科学机理到底是什么?坚持这种做法,身体还会有什么变化?咱们今天就来解开这个“吃饭时间表”的秘密,尤其是第3点,许多人都忽略了。

只吃早饭和午饭,真的有益健康吗?哈佛大学等权威机构有话说

“人活着,哪能不吃晚饭?”这是大家最常听到的老话。其实,近些年心血管领域的医学研究频频提示:一日多餐,尤其是晚餐过量,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多种慢病息息相关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习惯不吃晚餐的人,罹患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了12.6%和8.3%。中国多省市三甲医院营养科门诊多年跟踪随访也发现,合理缩短晚餐供能,甚至不吃晚餐,可有效改善血糖胰岛素敏感性,帮助中老年人控制体重和内脏脂肪积聚。

其背后机制并不复杂。人体进入晚上,代谢节律变慢,胰岛素分泌能力降低。如果此时再摄入大量能量,脂肪更容易囤积于内脏和血管壁,就像水管被反复冲淤,一旦“结垢”,清理难度不小,这也是动脉硬化、脂肪肝等疾病高发的核心原因之一。临床上,医生建议“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部分体重和代谢异常风险较高者,实行“早午两餐法”,成为近两年全国多家大医院推出的生活调整方案之一。

坚持早午两餐,半年后,身体可能发生这3个显著变化

老林大伯的变化绝非偶然。“其实我最深的感受不是‘瘦’,而是整个人精神爽利、晚上睡得香。”他说。根据近期心血管与代谢领域专业期刊公开数据,“坚持早午两餐、合理热量分配,半年后在体检报告中出现的最大改变,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稳定提升

中国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数据显示,实施早午两餐的人群,空腹血糖平均下降0.5-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4%,新发糖尿病率下降趋势明显。原因在于,晚餐停食给胰岛素和胰腺“放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抵御胰岛素抵抗的能力增强。

血管健康状况改善,血脂异常风险下降

有报道称,连续半年减少晚餐热量摄入或直接停食,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平均降低18.7%,甘油三酯下降16.2%。这不仅使动脉内壁更“干净”,也大幅降低心梗脑卒中等急性事件的风险血管弹性恢复,血压自然也稳。

睡眠和胃肠道功能同步提升

长期不吃晚饭,夜间胃肠道负担减轻,胃黏膜修复和肠道菌群调节获得充足时间。多项研究证实,受试者主观睡眠质量自评得分提高,夜间醒来次数减少,深睡比率增加7.6%-14.2%。“晚上不再饱腹难眠,起夜次数也少了,每天醒来头脑都清清爽爽。”有患者如是反馈。

当然,这种效果并非适合每个人。体重过低、患有消化性溃疡、重度低血糖体质者,并不建议盲目跟风。最重要的是,早午两餐一定要搭配充足优质蛋白、丰富蔬菜和低糖主食,避免午饭后暴饮暴食或加餐补偿,摄入总热量应根据个人基础代谢和体力活动量精准控制。

怎么吃才更健康?给广东大伯的4条改餐好建议

“老林大伯的做法看似简单,实则讲究。”专家提醒,每个人基础代谢与作息安排不同,执行早午两餐切忌“一刀切”。如果你也想试试,不妨这样做,更安全、效果更好:

饮食结构要平衡。早饭和午饭均要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虾、豆腐)、低GI全谷主食(糙米、燕麦)、新鲜蔬菜和适量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坚果,可增加饱腹感、均衡吸收。

合理安排饮水和运动。全天分次、适量饮水,增强代谢废物排出。午后可安排轻度活动如中速步行、伸展运动,避免饭后立即卧床或长时间久坐。

警惕低血糖风险。如果感到头晕、心悸、乏力,建议适当加餐(如少量坚果、低糖酸奶),并密切观察身体信号。65岁以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在专业营养师或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方案

体检监测要跟上。任何新习惯都需科学验证自己的适应性。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策略。

医学共识普遍认为:早午两餐法能提升部分中老年人代谢健康、减轻慢病风险,但最关键的仍是因人制宜、长期坚持科学饮食习惯。未来是否适用,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综合考虑个人体质和慢病状况。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4.《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慢病研究》

5.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门诊数据年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医生:肝脏调理宜早不宜迟,这5... 肝脏居于人体右腹深处,是最大的内脏器官,其功能涵盖消化、内分泌、能量供给与血液更新等多个维度,重要性...
怀化首例!超级微创解决消化道梗...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6日讯(通讯员 向奕明 武青叶 冯玮婷)近日,怀化市中心医院(怀化市肿...
吃得慢一点,真的能变瘦吗?科学... 吃得慢一点,真的能变瘦吗?科学家用‘硬’食物找到了答案 你有没有想过,食物的‘硬’和‘软’竟然能影响...
原创 一... 2025年男排世锦赛H组迎来收官战,中国男排对阵捷克男排。赛前形势十分微妙:由于巴西队0-3负于塞尔...
香港男生HPV疫苗:男性接种的... 香港男生HPV疫苗:男性接种的必要性与赴港指南 许多内地男性在百度搜索**“香港男生hpv疫苗”**...
马长春主任:为啥有的癌症患者能... 马长春主任:在临床观察与长期随访中发现,那些实现长期生存的癌症患者,往往并非单纯依赖某一种治疗手段,...
高血压患者,不能吃韭菜?医生忠... “王大爷,今儿老伴又给您炒了韭菜合子,听说您血压高,还敢吃?”清晨六点,社区门诊里,65岁的王大爷和...
广东一63岁大伯,只吃早饭和午... 天气渐暖,广东的早晨总是伴随茶楼的小食一家家热闹起来。老林大伯就是其中常客。63岁的他,头发花白但步...
原创 欧... 欧冠激战:尤文图斯主场4-4绝平多特蒙德 赛前形势 欧冠小组赛首轮迎来一场焦点对决,意甲豪门尤文图斯...
爱长痘爱长斑?试试这些排毒养颜... 爱长痘长斑的女性,多是因为体内毒素积淀体现在脸上了。爱美的女性们总是想办法用各种护肤品祛斑祛痘,或者...
血脂高、血粘稠怎么吃?从饮食到... 血脂高与血液粘稠常 “结伴出现”—— 过高的血脂会增加血液阻力、减慢血流速度,长期可引发动脉硬化、血...
孩子四五百度的近视两年0增涨,... 这是我家孩子今年暑假复查的结果: 而这个视力其实我家已经维持了有两年了都!换言之就是:我家两年度数...
原创 “... 适当的午睡可以改善儿童的认知功能、记忆力和注意力集中度,减少疲劳感和情绪波动。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每天...
泌尿B超“侦察兵”,精准排查保... 泌尿系统如同人体的“下水道”,负责生成、储存和排出尿液。当这条“下水道”出现结石、肿瘤或感染时,可能...
破除“懒癌”误区,推动甲状腺癌...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一度被公众称为“懒癌”的甲状腺癌,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使其成...
原创 “... 2014年中国电视观众见证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现象。一位名叫刘洪斌的白发苍苍老者频繁亮相各大电视台,...
大肠里面装支架|为肠癌晚期患者...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1日讯(通讯员 鄢婷 肖会玲)当晚期肠癌遇上致命肠梗阻,是选择“剖腹求...
情绪总失控、爱发火?或许是甲状... 很多人情绪失控时,会先归咎于 “压力大”“性格急躁” 或 “心理敏感”,甚至因此自我指责。但实际上,...
脑梗来临的第一个信号,常藏在双... 能想到,脑子里的病,竟然最先在腿上露了马脚。 不少人一开始只是觉得腿有点沉,走路不稳,甚至偶尔发软,...
搞懂这3类降压药,安全降压不走...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需长期用药控制血压。在众多降压药中,有些看似相似,用法却大不相同。今天就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