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乳腺增生:告别焦虑,从了解开始
创始人
2025-09-19 14:12:21
0

乳腺增生是女性体检报告单上最常见的“诊断”之一。面对“增生”二字,不少女性朋友心生忧虑,甚至将其与乳腺癌画上等号。

那么,乳腺增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它真的是疾病吗?需要特殊治疗吗?

今天为您揭开乳腺增生的面纱,一同厘清误区,科学应对。

高发的非肿瘤性疾病

乳腺增生症它并非肿瘤,也非炎症,而是指乳腺组织内腺上皮细胞增生过度,同时复旧(即恢复原状)过程不良,导致增生的乳腺组织长期堆积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我国,大约有70%-80%的女性会在一生中经历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35-45岁年龄段的女性最多见。青少年、绝经后女性同样也可能罹患乳腺增生症,但相对于育龄期女性,其发病率相对较低

典型表现:周期性疼痛与肿块感

乳腺增生症患者常感受到的乳房胀痛等症状,往往呈现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规律性波动。核心原因在于乳腺组织对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变化的敏感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周期性生理反应。

在月经周期前半期(排卵前),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组织,刺激乳腺导管和小叶的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导致腺泡、导管等结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乳腺整体进入一种增殖、充血的状态。这个阶段乳房胀痛、不适感通常会开始出现或明显加重,原有的增生性结节或肿块感也可能变得更明显。

当月经来潮时,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迅速下降,随着雌激素对乳腺的刺激作用迅速减弱,此前因雌激素刺激而肿胀增生的乳腺导管和小叶组织开始发生萎缩,增生的组织出现消退(复旧),乳腺整体的充血肿胀状态减轻。因此,在月经来潮后,患者通常会感受到乳房胀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之前感觉到的增生性结节或肿块也可能变小或变得不那么明显。

上述症状随月经周期呈现规律性变化(经前加重,经后缓解)是轻中度乳腺增生症的典型表现。如果乳腺增生症发展到重度,可能与月经周期的关联性减弱或变得不明显。

乳腺增生的诱发因素

乳腺增生症的发生核心在于体内激素环境持续紊乱,导致增生的乳腺组织无法有效退化、恢复。

以下因素可通过干扰内分泌平衡,促使雌激素水平升高或作用增强,从而诱发或加重乳腺增生症的发生与发展。

1.不良情绪与精神压力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状态,或承受高强度工作/生活压力。这些因素可直接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促使雌激素分泌增多。同时,失调的内环境也阻碍了增生的乳腺组织正常复旧,形成恶性循环,推动乳腺增生症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2.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过多油腻、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脂肪组织是体内产生雌激素的重要场所之一,高热量饮食易导致肥胖,肥胖本身是内分泌紊乱的重要诱因,可进一步扰乱雌激素水平。高脂饮食可能增强雌激素与乳腺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的能力。

另外,高脂、高热量饮食容易诱发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患有“三高”症的女性,其内分泌系统更容易发生紊乱,导致雌激素波动性升高,刺激乳腺增生。

3.不良生活习惯

如吸烟、饮酒,这些不良习惯可能干扰体内激素代谢,促使体内雌激素释放增多或作用时间延长,从而加重乳腺增生的程度

诊断的关键在于排除其他疾病

乳腺增生是良性的、生理性的激素反应性改变。目前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表明,单纯的、普通的乳腺增生会直接转化为乳腺癌。绝大多数乳腺增生患者并不会发展为乳腺癌。

乳腺增生的诊断通常是排他性诊断。医生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是评估乳腺增生的首选方法。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钙化灶显示敏感,对40岁以上女性或超声发现可疑情况时是重要补充。

当临床检查或影像学发现可疑病灶(如孤立、边界不清、质地硬的肿块,或可疑钙化等)时,需要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明确诊断、排除乳腺癌的金标准。对于仅表现为周期性疼痛和弥漫性增厚、影像学无特殊可疑发现的典型乳腺增生,通常无需常规活检。

乳腺增生的应对策略

基于乳腺增生的生理性本质,无需针对“增生”本身进行特殊治疗,重点在于管理不适症状和进行规范的乳腺癌筛查。

生活方式调整是首选。舒缓情绪,减轻压力;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非常重要;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选择合适内衣,避免过紧压迫乳房;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

对于轻度疼痛,通常通过上述生活调整即可缓解,或仅在月经前稍感不适,无需用药。若疼痛明显影响生活,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中药调理,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对缓解症状会有一定的帮助,但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

西医治疗主要是用激素类药物,针对内分泌的药物,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对于病情较重,乳腺癌高危人群,才会短期内使用。一般临床不推荐用西药治疗乳腺增生。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是否有乳腺增生,所有适龄女性都应遵循推荐的乳腺癌筛查指南。建议每月月经结束后一周左右进行自我检查,熟悉自己乳房常态,及时发现新出现的、不随月经周期变化的异常肿块、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及时就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秋... 9 月 23 日秋分一到,秋天的味儿就更浓了 —— 风里带了凉,空气也干得快,早上起来总觉得嘴唇发紧...
高血压“源头”已揪出,油炸食物...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普遍的健康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高血压影响了全...
依折麦布:辅助调节血脂,改善3... 依折麦布是临床常用的血脂调节药物,通过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包括食物中的胆固醇及胆汁中的胆固醇),...
自动化科研实验室:如何用人工智...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药物发现的过程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近日,Flagship Pione...
哈佛大学近5000人研究:体重...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今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
医生呼吁:肝硬化患者停用这6种... “医生,我是不是吃水果也要特别小心?”一位车间工人面对检查结果,忍不住发出了疑问。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
你以为在减肥,其实很伤身!常见...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越认真减肥,效果却越差?好不容易瘦下来的体重很快反弹,体力越来越差,还容易...
【汤医科普】餐桌上的“抗敏药”... 秋风送爽,本该是惬意舒适的季节,却成了许多过敏体质者的"多事之秋"。鼻塞、流涕、眼睛发痒.........
科学应对乳腺增生:告别焦虑,从... 乳腺增生是女性体检报告单上最常见的“诊断”之一。面对“增生”二字,不少女性朋友心生忧虑,甚至将其与乳...
葡萄干立大功?医生发现:高血糖... 别看葡萄干个头小,甜得发腻,竟然在一些高血糖患者心里成了“甜蜜的负担”。有人说它是天然的营养宝库,有...
【美颜美体】压力大就肤色暗沉?... 你是否感觉压力一大,肤色就暗沉?焦虑一来,痘痘就爆发?这不是错觉,你的容貌正在为你的情绪“埋单”。 ...
熬夜伤肝?护肝排毒多吃这10种... 熬夜伤肝?护肝排毒多吃这10种食物!养肝护肝的黄金搭配,给肝脏“洗个澡” 你可以透支睡眠,但千万别透...
北京菌一生:这10种食物或是癌... 你一天三顿这么吃?小心喂饱癌细胞! 先看看你是不是这么过日子的:早上就着咸菜喝碗烫粥,中午锅包肉、糖...
原创 补... 今天,木子来讲讲一件很现实的事:怎样调养好脾胃,使人更具精神,状态也更显年轻。脾胃乃身体至关重要的部...
入秋后多吃这些“排毒菜”,一排... 随着夏季高温的渐渐散去,秋风袭来,带来了阵阵凉爽,在一年四季中,秋季可以说是最美丽的季节,不仅有漫天...
校园餐发臭,上海通报 9月18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获悉,对于市民反映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应学校午餐中...
如何在日食期间正确保护眼睛? 你有没有想过,在日食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其实面临着不小的风险?最近,3月29日的部分日食让北半球的许多...
探索创新减重药物,解锁健康减重... 随着全球肥胖率的持续攀升,肥胖已成为诱发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核心危险因素...
聚焦创新减重药物,引领体重管理... 近年来,随着全球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加,体重管理已成为公众健康和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传统的饮食控制与运动...
原创 秋... 秋分了,虽然南方白天的气温仍比较高,但是夜间温度却凉了不少。 南宁人常念叨:“秋分喇,唔好再食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