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不易长恶性肿瘤的人,基本都有5个习惯,你有几个?
创始人
2025-09-09 12:15:28
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都担心恶性肿瘤,毕竟它在如今已经成了不少家庭的沉重负担。

每年公布的癌症相关数据都不容乐观,但奇怪的是,也总有人似乎“很难”被肿瘤盯上。仔细观察下来,这些人往往并不是天生就有特别的基因优势,而是长期保持着某些习惯。

其实,研究已经很明确指出,有几类生活方式能显著降低肿瘤的风险,而那些能长期坚持下来的人,大多都属于不容易长恶性肿瘤的那一群。

换句话说,习惯比想象中更重要,它比一次体检结果还更能说明问题。

首先绕不开的就是饮食结构。很多调查显示,植物性食物占主导的人群,癌症发生率普遍偏低。

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坚果,这些东西看起来普通,但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各种植物化学成分。

尤其是膳食纤维,它能帮助肠道保持清洁,缩短致癌物和肠壁的接触时间。再者,抗氧化物质能抵御自由基的损害,而自由基是细胞癌变的重要推手。

数据就摆在那里,有一份涵盖十几个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常年以植物性饮食为主的人,结直肠癌的风险比肉食偏好者要低30%以上。

殊不知,这种差别并不是短时间就能看出来,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养成的饮食模式逐渐累积出来的结果。

很多人觉得多吃点蔬菜没啥意义,其实真正的作用就是在悄悄削弱那些潜在的风险。

与此同时,红肉和加工肉类的过量摄入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因素,越少吃越好,所以饮食的倾向性真的能拉开不小的差距。

然后要说到超加工食品。不得不承认,现代生活让这类食品无处不在,方便、好吃、保存久,但它们的背后问题实在太多。

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食用超加工食品会显著提升患癌几率。

一项针对十余万法国成年人的长期追踪调查表明,当超加工食品在饮食中的占比每提升10%,受试者整体患癌风险就会增加12%,其中乳腺癌发病风险更会攀升11%——这一增幅不容小觑。

究其根源,超加工食品普遍含有过量添加的糖分、盐分、反式脂肪酸及各类食品添加剂,这些物质经年累月在体内蓄积,会诱发慢性炎症、肥胖及代谢功能失调,而上述病理状态均被证实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

特别需要警惕的是,肥胖问题本身就与至少13种恶性肿瘤存在直接因果关联。很多人以为自己只是偶尔吃点零食没事,但日积月累就是隐患。

相反,那些基本不碰或者极少吃超加工食品的人群,肿瘤的发生率就低了很多。说白了,吃什么真的能决定细胞是往健康方向走还是往病变方向走。

谈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的必要性已无需过多赘述。

烟草与癌症之间的关联性早已有定论,科学研究表明,吸烟与肺癌喉癌胰腺癌膀胱癌等至少15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800万,其中癌症是主要死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被动吸烟同样危害巨大,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中的人群,其罹患肺癌的风险会提升20%至30%。

有人或许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少量吸烟并无大碍,但科学数据明确显示,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剂量阈值,任何程度的吸烟都会导致健康风险上升。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戒烟的益处十分显著且迅速显现:戒烟5年后,中风风险可大幅降低;坚持10至15年不吸烟,肺癌的发病风险也将显著下降。

那些从不碰烟草的人,天然就在肿瘤风险上赢了一大步。

保持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同样至关重要。运动的意义远不止于塑造良好体型,它能够对人体免疫系统、新陈代谢以及激素分泌产生全面的调节效应。

多项研究表明,每周持续进行150分钟诸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的运动,可有效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病几率,像乳腺癌、大肠癌、子宫内膜癌等均包含在内。

这是因为运动有助于体重管理,降低体内炎症反应程度,提升胰岛素敏感性,维持激素分泌的稳定状态,而这些因素均与癌症风险紧密相连。

有一项对60多万成年人的分析发现,身体活动水平高的人,肿瘤的总体发生率要比久坐人群低20%左右。而且运动的效果不是一时的,坚持越久,防癌效果越明显。

其实大家也不必把运动想得多复杂,关键在于规律。哪怕只是每天保持快走半小时,长期下来对身体就是实实在在的保护。换句话说,动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命”。

最后一个常遭忽视的要点是规避非必要的辐射接触。此处的辐射并非指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辐射源,而是特指那些本可避免的人为辐射因素。

例如,过度依赖医学影像检查,尤其是频繁进行CT扫描,可能会使人体承受累积性的辐射危害。

据研究估算,美国每年新增的癌症病例中,因医学检查产生的辐射因素占比不容小觑。

此外,职业活动中若长期暴露于放射源且防护措施不到位,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也会大幅上升。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人沉迷在不正规的理疗设备或者所谓的“保健辐射产品”中,殊不知反而增加了隐患。

合理利用医学检查,遵守必要的职业防护规范,不去接触那些没必要的辐射源,就是在降低自己未来的癌症几率。

这五个习惯看似简单,但真正能坚持的人并不算多。然而,正是这些长期坚持下来的行为,决定了一个人对恶性肿瘤的易感程度。

饮食以植物性为主,极少碰超加工食品,绝对不吸烟,坚持规律运动,避免没必要的辐射,这些几乎构成了防癌的核心屏障。

很多人总想着靠药物、保健品来防癌,但实际上,最有效的措施就在每天的生活点滴里。

换句话说,少一点放纵,多一点自律,就是在为自己增加健康的筹码。毕竟,没有任何人能完全避免癌症风险,但通过这些习惯,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

总的来说,那些长期坚持这几件事的人,身体的抵抗力和细胞的稳定性更强,确实比别人更不容易长恶性肿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恶性肿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高崇崇,李非.我国老年恶性肿瘤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06):729-731.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承岐黄薪火,BTV《生活面对面... 在中医千年传承的脉络中,有一位医者以精湛医术为甲状腺患者点亮希望,他便是国医大师李佃贵亲传弟子、“甲...
白露过后要注意,多吃这3种果,... 白露节气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容易受到影响。此时,养生尤为重要。中...
原创 当... 01 先别急着吵架,他早就把“分手”写在了日常里 很多姑娘以为,分手一定是大吵大闹、摔门而去。其实,...
广州类风湿关节炎与气候环境的关... 在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杜鹏主任指出,类风湿关节炎(RA)不仅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还常常受到气候和环境的...
愁坏了!四川阿姨开窗睡一整晚:... 在很多人印象里,夏秋交替的时候夜里闷热,开窗睡觉成了习惯。尤其在南方,一到晚上凉风能吹进来,仿佛比空...
人流对女性的伤害有多大 到来月经我的月经一直没来,心里犯嘀咕,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测了一下,结果那两条杠晃得我眼晕——真的怀孕...
陌生人的温暖:一次意外的癌症诊... 想象一下,正在兴致勃勃地准备即将到来的新西兰演出,却在一次简单的血检中被告知罹患癌症。这种突如其来的...
升糖最快的主食已被揪出,是白米...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原创 1... 河南 11 岁男孩小宇(化名)的身体变化,让父母半个月内愁白了头。原本身高 1 米 4 的他,半年前...
手脚没劲、走路不稳、头晕,得了... 许多人第一次听到“多系统萎缩”这个病名时,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这名字听着就吓人。其实,它就像一台机器...
秋夜难眠?一场专为失眠者设计的... 秋天,美丽而充满诗意,但也是一个弥散着悲凉与寂寥的时节。秋风一起,万物萧杀。秋季对应8月7日~11月...
如何让游戏成瘾的孩子走出“虚拟... 14岁的初二学生小明,曾陷入这样的循环:昼夜颠倒地玩手机游戏、看短视频,成绩也随之断崖式下滑,缺考科...
腐乳再次受关注!医生再次提醒:...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康骨堂 引发关节炎的5种不良习... 关节炎作为目前人体能够导致自理能力减退或者丧失的关键性疾病之一,对于人体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关键性的...
一个男人,专宠你,离不开你,才... 文/夏莫 01、卷首语 女人付出真心,也想被所爱的人,用心呵护。 如若,一个男人爱你,你什么也不要...
秋季,逼自己瘦下来的6个行为 秋季,是“悄悄变瘦”的好时节,想要避免秋冬囤肉,只需要养成一些自律行为,就能逼自己瘦下来: 1、提...
微型机器人:未来生育医学的新希... 你是否想过,未来的生育医学可能会因为微型机器人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机器人,能在...
白露节气如何防治“秋燥”?中医... 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白露)有关情况。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
原创 比... “秋吃芽,冬吃根”,一到秋天,菜市场的红薯、芋头堆成山,不少人天天盯着这两样吃,却忽略了角落里的莴笋...
震撼!科学家用人工智能绘制出人... 你是否曾想过,自己的大脑究竟有多复杂?最近,哈佛大学与谷歌的研究团队联合推出了一项震撼的研究,利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