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贞是一名大一年级的女生,她得了一种暴饮暴食而不能控制的问题。她每天都要去商店买一大堆零食,无论在寝室、教室还是路途上都吃个不停、嚼个不停。一走进食堂就更无法遏制吃东西的想法,非要吃到胃被撑得难受才肯罢休。如果想吃的东西没吃,就会没心思做事情,甚至晚上连觉都睡不好。
由于不断地暴食,阿贞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臃肿,这令她苦恼不已。因吃多了消化系统负担很重,所以老是昏昏欲睡,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晚上不想上自习,早早地睡觉了。为此,她内心十分痛苦,几乎对自己失去信心。阿贞在各地检查都没发现问题后,苦闷之中的她和母亲一起来到了咨询室。
在与阿贞的沟通中,我发现,一提起幼年,阿贞就显现出十分伤感的情绪。她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十分繁忙,就将她寄养在叔叔家,过了一段时间,阿贞发现,周围的人都特别喜欢叔叔家的堂妹,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东西都愿送给堂妹,常常把她放在一边。
她的父母每次来看她时,也都给堂妹带件漂亮的衣服或其他礼物,这一切深深地刺伤了她幼小的心灵,她恨堂妹,恨周围的人,更恨自己的父母。
在中学时,阿贞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经过努力,她考上了一所有名的大学,一时间人们的赞美、羡慕之声不绝于耳。胜利的光环笼罩着她,使她的自尊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可好景不长,她寒假回家时,看到连高中都没考上的堂妹凭着一副美人的面孔,进入了一家公司当上了职员,比原来更神气了。在堂妹和众人面前,她那胜利者的光环已不复存在,这使她对父母已开始淡化的恨又陡增,回家向父母发脾气,不断向父母要零用,回校后又开始暴饮暴食,以此来发泄内心的愤恨。
在详细了解以上情况后,我判断阿贞出现的是贪食障碍,由于她存在着一定的创伤记忆,因此在行为上就表现出贪食这种负面习惯。一个人的情绪若与某种行为经常联系在一起,经强化后就很容易形成习惯。以后只要处于一定的情绪之中,就会自然地出现有关行为。阿贞的贪食正是其对父母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的行为表现。
要帮助阿贞克服贪食障碍,就要解决其贪食障碍背后的创伤记忆,于是,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贞的病理性记忆,上学后,她经常抱怨父母让她长得这么矮这么胖。她胃口很好,母亲劝她少吃点,节制一点,身体就会瘦下来。听了母亲的话她更为气愤:“是你们将我生得这么丑,小时候在叔叔家有好东西大家都给堂妹吃,今天还不准我吃,你越不让我多吃我越要吃。”于是变本加厉地暴吃,每次吃得胃里都撑得很难受,当看到母亲生气和无可奈何的样子,她心中就有一种愉快的感觉。
我对阿贞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阿贞逐渐领悟到父母的所作所为实质上都是为了她好,开始理解父母的深情,后悔自己对父母的态度。领悟到这些道理后,阿贞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吃东西的想法,同时按照我的要求,她主动参加了一些体育锻炼,人开朗了许多,而贪食障碍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