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嚏!阿嚏!......”清晨的闹钟还没响,15岁初中生小杨的鼻子就像被按下开关,一连串的喷嚏从床榻“追”到洗漱台,十几声下来,眼泪不受控制地呛出来,手里的纸巾早就揉成一团,垃圾桶里很快堆起了“纸山”。“秋天景色美不胜收,但还是败在了过敏性鼻炎的魔爪之下!”小杨对着镜子,抹掉鼻尖的清涕,看着被擦得又红又疼的鼻尖忍不住愤愤地吐槽着。
出门前,小杨总是习惯性的在书包里塞满纸巾,数量比课本还多。地铁上,人潮涌动,混杂的气味让他防不胜防,一个喷嚏打出,他急忙转头,满脸尴尬,生怕影响到旁人。学校里,教室里空调吹出的冷风,让他的鼻子更加“抗议”,鼻塞让他听课时都感觉声音隔着层膜。学习时,他的注意力也总是被打断,刚翻开课本,一阵鼻痒袭来,只能停下手中的笔,疯狂找纸巾。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授课,他却被鼻塞和喷嚏折磨得晕头转向,黑板上的字变得模糊不清,笔记也写得歪歪扭扭。一堂课下来,他根本没听进去多少内容。
最煎熬的还是晚上。秋意渐浓,被子盖厚怕热,盖薄又怕着凉,可不管怎么调整,鼻塞都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胸口,小杨只能张着嘴大口喘气。凌晨三四点,喉咙干得像要冒烟,连带着头也隐隐作痛,第二天早上起来,整个人昏昏沉沉,没一点精神。
“这哪是普通毛病啊,”小杨对着医生苦笑着说,“可恶的鼻炎把我的生活和学习都‘搅乱’了 。”
像小杨这样因过敏性鼻炎困扰的患者并不少见。在秋日的美好景致中,常常要忍受鼻痒、喷嚏、鼻塞带来的煎熬,这种不适对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这种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在中医范畴中被称为“鼻鼽”,太钢总医院中医科的针灸疗法,能够帮助患者逐步缓解这份困扰。
鼻鼽是指突然和反复发作的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呈季节性、阵发性发作,亦可常年发病。
鼻鼽的发生常与正气不足、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鼻,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肺气不固,邪聚鼻窍。
【中医辨证要点】
肺气虚寒证:每遇风冷易发,气短懒言,语声低怯,自汗,面色苍白,或咳喘无力。
脾气虚弱证:患病日久,鼻塞鼻胀较重,面色萎黄,四肢倦怠,食少纳呆,大便或溏。
肾阳亏虚证:病久体弱,早晚较甚,神疲倦怠,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治疗】
针灸治疗原则:调补正气,通利鼻窍。
主穴:迎香、印堂、风门、足三里;
配穴:肺气虚寒配肺俞、气海;脾气虚弱配脾俞、胃俞;肾阳亏虚配肾俞、命门。
方义:迎香位于鼻旁,穴通鼻气,通利鼻窍之力最强,可治一切鼻病;印堂位于鼻上,为治鼻炎之要穴;风门可宣肺理气,肺开窍于鼻,肺气宣则鼻窍可通;足三里为强壮要穴,可益气固表。
中医强调“治未病”,症状缓解后定期调理,更能提升正气,防患于未然。愿每位患者都能在传统医学的智慧中找到健康之道,畅享自由呼吸。
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微信公众号致力于公益宣传
无任何商业用途
若有文字、图片、视频设计侵权或违规
请及时告知删除
撰稿:李旭梅(中医科)
图片:贾宏彬(中医科)
校对:冯 凯(党群工作部)
编辑:王睿杰(党群工作部)
责编:麻晓坤(党群工作部)
审核:岳玉瑛(党群工作部)
像小杨这样因过敏性鼻炎困扰的患者并不少见。在秋日的美好景致中,常常要忍受鼻痒、喷嚏、鼻塞带来的煎熬,这种不适对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