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正常表现,但如果在非经期出现阴道出血,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种“异常出血”并非小事,可能是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甚至恶性肿瘤的信号。
什么是
—“非经期阴道出血”—
非经期阴道出血指的是排除正常月经(包括经期提前、推迟或经量异常)之外的阴道出血,具体表现为:
1、月经周期之外的少量点滴出血;
2、性生活后立即出现的接触性出血;
3、绝经后(停经1年以上)突然出现的阴道出血;
4、经期延长(超过7天)或经间期频繁出血。
注意:偶尔一次的排卵期出血(量极少、持续1-2天)通常为正常现象,但若频繁出现或伴随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
常见原因
—“非经期阴道出血”—
1
良性妇科疾病(最常见)
宫颈炎症
如宫颈炎、宫颈息肉,炎症或息肉组织脆弱,容易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出血,多为鲜红色点滴状。
子宫肌瘤
黏膜下肌瘤会影响子宫内膜脱落,导致经间期出血或经期延长,血液多为暗红色。
子宫内膜息肉/增生
雌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或形成息肉,表现为不规则出血或经量增多。
卵巢囊肿
功能性囊肿(如黄体囊肿)破裂时,可能伴随少量出血,常伴有下腹部隐痛。
2
内分泌紊乱或医源性因素
激素波动
服用紧急避孕药、短效避孕药漏服,或青春期、围绝经期激素不稳定,可能引发突破性出血。
宫内节育器(IUD)
放置IUD后的前3-6个月,可能出现少量点滴出血,若持续超过半年需排查位置异常。
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激素类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3
恶性疾病信号(需高度警惕)
宫颈癌
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出血)是典型症状,晚期可能出现不规则大量出血,伴随分泌物恶臭。
子宫内膜癌
经后女性出现阴道出血是主要信号,未绝经者可能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卵巢癌
少数卵巢恶性肿瘤会影响激素分泌,导致不规则出血,常伴随腹胀、腹痛等症状。
4
其他特殊情况
妊娠相关
宫外孕(异位妊娠)可能表现为停经后少量出血,伴随剧烈腹痛;先兆流产也可能出现阴道出血,需结合HCG检查判断。
生殖道损伤
性生活过于剧烈、异物刺激等导致阴道黏膜损伤,可能引发出血,多为鲜红色且伴随疼痛。
需要就医的情况
—“非经期阴道出血”—
出现以下症状时,需尽快到妇科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1. 性生活后反复出现接触性出血;
2. 绝经后任何量的阴道出血;
3. 出血伴随剧烈腹痛、发热、头晕、乏力(可能提示出血过多或宫外孕);
4. 出血持续超过7天,或频繁发作(1个月内超过2次);
5. 出血伴随异常分泌物(如脓性、恶臭白带)。
小贴士:
需要做哪些检查?
明确非经期出血原因,需要结合医学检查,常见项目包括:
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宫颈情况,排查息肉、炎症或损伤;
宫颈筛查:宫颈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HPV检测,排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超声检查:通过阴道B超观察子宫、卵巢形态,判断是否有肌瘤、息肉、囊肿等;
激素检测:检测雌激素、孕激素、HCG等,排查内分泌紊乱或妊娠相关问题;
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怀疑子宫内膜病变时,需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金标准)。
如何预防
—“非经期阴道出血”—
1
定期妇科体检
21-65岁女性每年做一次宫颈筛查(TCT+HPV);
30岁以上女性每1-2年做一次妇科超声,尤其是有肌瘤、息肉病史者。
2
规范性生活与卫生习惯
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宫颈感染风险;
性生活时动作适度,避免生殖道损伤。
3
谨慎使用激素类药物
避孕药需按说明书规律服用,避免漏服;
围绝经期女性如需补充激素,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