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我们知道,这一届的特朗普政府,在公众面前展现的行事风格一般都是发表威胁、贬低我国的言论,可是,有一个美国专家却公开和川普唱反调!
图丨阿什利·特利斯
美国战略专家阿什利·特利斯,在今年7月的研究报告中说,美国在全球竞争中越来越吃亏,中国的实力可能已经超过美国,变成世界第一了。
这几年,美国国内对自己的领导地位也有不少怀疑,很多智库不太相信美国的实力。
特利斯在报告里说,中国是美国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强对手。
图丨美国总统府:白宫
这份报告出来后,大家议论纷纷,尤其现在美国还想方设法压制中国,这个结论就更让人关注了。
其实,早在特朗普上任前,鲁比奥就说中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强大、最危险的对手。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也说过,中国比以前的苏联更厉害,中美关系是未来最重要的关系。
现在,大家评价一个国家的实力,标准也在变。以前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国土、资源、科技这些方面的数据。
图丨胡塞武装部队
但现在发现,这套标准有问题。比如,按西方排名实力很弱的巴基斯坦能打赢印度,胡塞武装能让美国没辙,卢旺达能打赢刚果金。
俄罗斯有专家认为,一个国家真正的实力,就是看打仗能不能赢。能打赢仗,才是真强。不然其他方面再好,打不赢也没用。
图丨中国人民解放军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光看外面的数字,还要看内在的凝聚力和调动资源的能力。
中国的优势就在于凝聚力。包括国土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凝聚力。
中国这片土地经历了五千年的融合,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清朝末年国力那么弱,国家也一直保持统一,这就是民族凝聚力。
图丨美国移民局大楼
14亿人里,大部分都是汉族,少数民族也很团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集体。这种凝聚力让中国很强大,是美国这种移民国家比不了的。
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宗教、民族、肤色都不一样,文化和信仰差异很大,团结起来很难。
资源调度力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包括集中资源的能力、生产的能力和调度的能力。
图丨美国纽约华尔街实拍
中国体制在这方面有优势。比如建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很快就能调动所有资源。
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的35%,是美国的两倍多,比西方所有国家加起来还多。造船业,中国是美国的232倍。
中国几乎能做到全国上下齐心,决定了的事就能很快做到。这都得益于中国的制度和文化。
图丨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
军事方面变化也很大。很多专家都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超过美国,世界第一了。
海军方面,中国造船的速度很快,每年下水的量是美国的1.5倍。055型驱逐舰配备的鹰击-21导弹,能打1000多公里,形成“区域拒止”。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成熟,舰载无人机让战斗力提升40%。而美国的航母快老化了,维修时间越来越长。
图丨歼-20战机仰视图
空军方面,歼-20战机已经有300多架,配备新发动机后航程更远。攻击-11无人机配合量子雷达,能降低制空成本。
中国还建立了全球第一个“三位一体”高超音速打击体系。东风-17导弹速度很快,配合空天飞机,能实现快速打击。美国说,他们的反导系统拦截这种导弹的成功率不到30%。
科技创新方面,中国新能源技术领先全球,专利占全球的4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都在刷新纪录。
中国的新型储能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
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项目都建成了。油气开发也取得了新突破。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排第十,是前十名里唯一的中等收入国家。在高被引论文、有效发明专利、人工智能专利这些方面,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
图丨坐标于北京的亚洲金融大厦
中国经济的韧性来自于14亿人口的市场和4亿中产。内需对GDP的贡献接近70%。就像一个“内循环发动机”,外部环境再变,中国的基本盘还是稳的。
中国的产业链也很厉害。220种工业品产量全球第一,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很快。
这都离不开科技投入,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基础研究的资金每年增长超过12%。
现在,中国的量子计算机已经很先进,全球首个6G试验网也投入使用,网速比5G快100倍。
图丨上海2024·Inclusion外滩大会
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已经占GDP的10%,AI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
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来中国发展。从2010年到2021年,约有1.2万名华裔科学家回国工作。
2020年到2024年,中国的顶尖人才数量从1.8万多人增加到3.2万多人。这些人才推动了中国的科研和技术发展。
相比之下,美国的科研环境不太好。很多科研人员离开美国,转而来中国。加上中国的基础教育扎实,每年培养很多工科生,这些都让中国在科技竞争中更有优势。
图丨美国顶尖纳米科学家查尔斯·利伯或将来华工作
联合国说,中国的软实力正在发生变化。不光是文化输出,而是构建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
中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文博直播带货方面做得很好,故宫的数字化率已经很高。
这些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进入了数字时代。
图丨故宫端门数字馆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国还和很多国家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
中国在很多次实践中证明了自己的动员能力。比如汶川地震时,72小时内动员了320万志愿者,新冠疫情期间物流保障率达98%。这不光是“蛮力”,而是政策执行和社会协同能力的结合。
中国的软实力不光是“讲故事”,更体现在“解决难题”的能力上。
图丨美国女兵军队
总的来说,评估一个国家的实力,不能只看表面数字。经济增长率、军费开支、装备数量这些固然很重要,但内在凝聚力、资源调度力也很关键,在这方面,中国有自己的优势。
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美竞争依旧是两国关系的主旋律。
参考资料:
1.《我国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成以上》2025-08-26 11:45 | 来源:北青网
2.《大模型开始拼应用、拼落地 透过AI,看新型工业化加“数”跑》2024-11-21 01:01 | 来源:湖北日报
3.《新闻分析|科研停滞,人才外流——特朗普政府政策引发美科学界“寒潮”》2025-06-01 09:29 |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