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到了,处有结束的意思,暑热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但别忘了,秋燥这才刚刚开始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到:“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15天正是夏转秋的过渡阶段,少吃辛辣、多吃酸润,滋阴防燥或是关键。今天木子来简单讲讲,为什么民间常说处暑不吃酸,燥气把人缠!3种“酸润”食物可以适量吃起来!
一、处暑少辛增酸
为什么要减辛?
葱、姜、蒜、辣椒这类辛辣的东西有发散的作用,容易让身体出汗,使得阳气外泄,处暑过了之后,自然界的阳气慢慢收敛,往里面汇集,这时候要是还经常吃麻辣火锅或者烧烤这类辛热的食物,反而会过度消耗体内的津液,可能导致口干、大便干结这类秋燥的情况。
《饮膳正要》提到:“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这里的“麻”指的是芝麻这类降燥的食材,可不是辛辣
那又为什么要增酸?
苦涩味善于发挥收敛作用,可使过于旺盛的肺气得以缓和,如同秋天树叶自然飘落,人体气机也当从向外发散转为向内收敛,山楂、葡萄、桔子这类带有苦涩味的水果,不仅有助于生津,还辅助助力肺气平稳地调整至收敛状态,减轻因肺气不敛所引发的干咳、鼻腔干燥等小状况。
为什么这时候多吃三白,甚至适当少碰肉
秋天的时候,肺气相对还比较充足,可是肝气有点不足,这时候要是吃太多油腻又厚重的肉,容易生内热,致体内有燥气,甚至或会损耗阴液,而像三白这类食材性质温和,既能滋阴以除燥,又不会加重湿气负担,秋天去燥的时候,也不影响脾胃正常运转,特别符合秋天人体要收敛的生理特点。
二、平常食物里的三白
1、润肺之梨
处暑之后,一感觉咳嗽、喉咙干干的,那又甜又酸的梨子,能润肺凉心、化痰降火,它吃起来滋养,还不腻,比吃燕窝要来得更合适,要是担心梨有点凉,蒸梨的时候放那么几颗花椒,有助于把寒性给中和掉,脾胃虚弱的人也可尝试。
2、调脾肺之山药
淮山颜色白,对肺有益,味道甘对脾有好处,清代医家张锡纯称其为“平和的滋养品”,它既能够润肺阴,又可以健脾祛湿,特别适宜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舌苔黏腻、大便偏干以及容易肚子胀的问题。将其切段熬粥或者直接蒸熟,口感软和,小孩也易于接受。
3、神安之百合
秋燥易使人心里烦躁且睡眠不佳,百合功可助清心润肺、神安稳魄,既能疏解肺燥引发的干咳,又能安抚情绪,很适合经常熬夜或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可加些银耳煮成甜汤,睡前饮用一小碗,有助于舒适且助入睡。
三、三白食谱
1、晨起润肺粥
半截山药切成块,和20克百合、50克粳米一起慢慢煮成粥,快煮好的时候撒点葡萄干,让粥有酸甜的味道,
2、午后清心饮
拿一个梨子,切成块放入30克新鲜百合,再倒入600毫升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20分钟,喝之前挤些柠檬汁,酸爽和润泽的口感搭配起来还不错
3、夜宵神安羹
银耳半朵泡发,加上去核的梨块、山药丁50克,隔水炖1小时。可加少量蜂蜜,代替那些高糖的甜品。
四、处暑生活小调整
比夏天早一个小时睡觉,中午休息15分钟,让身体适应自然变化,
不用空调避寒,换成风扇,肚子上搭块薄毛毯,防止脾胃受凉,
秋天容易情绪低落,去外面走走,做腹式呼吸,让肺气通畅协调。
处暑寒来,秋燥虎威,别被所谓的秋老虎吓到,记得少吃辛辣、多吃酸润,搭配三白食材顺应时令调整,或是很好的选择,把肺脾照顾好了,秋冬身体也许更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