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我们迎来乙巳蛇年的处暑节气。这一刻较为特殊,既是六十年一遇的处暑交节,上一次在1965年,下一次为2085年,又恰值农历七月初一。老人们常说“早处暑早凉爽”,可今年木气过旺,把秋天该有的收敛劲给压住了,湿热还没全退,燥意也冒出来了,就弄出个外湿内燥、冷热交杂的复杂天气。
一、气候特征与身体感受
现在大自然的力量不太够,暑气还在停留,湿气在四周弥漫,与此同时还夹杂着刚出现的燥气,人就特别容易出现口干、鼻腔干燥的情况,还会觉得身体沉重,黏糊糊的不舒服。早晚的温差很明显,身体一会儿发冷,一会儿又发热。
特别是在清晨三点至五点,即寅时与卯时交接之际,阳气始生,而此时节气恰需收敛,一升一收相互拉扯,便易致使人体气机不畅,诸多人士于此时会早早醒来,睡眠不安稳,或起床后觉疲倦乏力,体表热、体内寒处于外不清爽、内不润泽之状态。
二、调养应对建议
1、防寒侵
清晨寅时一过,寒气便渐渐显现出来,风中带着露水,那股凉意真是让人打心底发冷,这个时候,人体内的阳气刚开始上升,肌肤表面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风寒就特别容易通过神阙、风池、涌泉等侵入体内,损伤我们的阳气。
建议早晨起床或者准备出门之际,穿上既轻薄又便于穿脱的背心或者披肩,留意保护好脖子、腹部以及脚踝。睡觉的时候也需注意将腹部盖得严实一些,秋冻要逐步进行,特别是体质较弱的人,更要遵照“中间保暖、外层轻便”的原则。通过多穿几层薄衣服的办法依据气温的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
2、避虚火
晚上天已经黑了但还不睡觉,这样会大量消耗阴血,特别容易引发虚火,进而导致口苦、咽干、难以入睡,或者大概在凌晨三点左右突然醒过来等状况,夜里的子时,如果能够安安静静地平躺着休息,这正是调畅肝血、保持阴阳平衡的重要时刻。
建议尽量于22点前准备就寝,中午适当打盹20分钟,用以调养心肾,若睡前思绪杂乱,便将双手搓热,轻轻捂住后腰命门部位,助力阳气下沉,若寅时醒来,莫玩手机,闭上双眼深呼吸,将意念置于腹部,对气机顺畅有益处。
3、防耗气血
眼下运动可别出太多汗,不然既耗费体力还伤津液,而且还会让燥气更旺,弄出火气来。皮肤毛孔一打开,就更容易让外邪钻空子。
选择温和的内养功来练习,比如八 段 锦、慢步走之类的,练习到身体微微发热、不流汗便可,锻炼时间可选择巳时(9点到11点)或者下午,若早上锻炼,建议推迟到5:30以后,别让风露吹拂到,平日里还可以按揉太冲以通气机,按揉足三里来健脾胃,按揉三阴交来调养气血。
三、清润兼顾祛湿
银耳莲子炖梨羹,银耳能润肺,莲子能健脾养神,梨片很清润,要是平常容易腹泻的人,梨可以少用点或者蒸熟了吃。
鸭腿、冬瓜、薏苡仁熬的汤,鸭腿可以滋阴,冬瓜能够利水,薏苡仁能健脾去湿,挺适合那些觉着身体闷热、湿气重不好去掉的人喝。
小米南瓜山药粥,小米和胃,南瓜补中,山药平补脾肺,三者合煮可温和调中去湿。
六十年一轮的蛇年处暑,关键在于“辨清浊理交错”,既要防外湿,又要润内燥。既要顺寅时阳升之机,又要应处暑收敛之令。
不必刻板遵循某种禁忌,而是学会随时觉察,细微调整,晨起护住阳气,夜间静卧养阴,运动微汗即止,食养清淡而应时。方能与天地同频,平顺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