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心脏起搏器本是为了救命,可12年后,它竟成了反复高烧、寒战的“罪魁祸首”?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近日接诊了这样一位病情棘手的患者,揪出了藏在心脏深处的感染元凶。
01
起搏器感染:不只是皮肤发炎那么简单
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发展,心脏起搏器挽救了无数生命。
它通常通过锁骨下静脉植入,医生会在锁骨下区域,做一个容纳起搏器的“小口袋”,叫起搏器囊袋,再连上两个电极。
将电极和心肌连接后,完整的通路就形成了,起搏器按照固定的程序,发放电刺激,通过规律电脉冲维持心跳。
然而,心脏起搏器植入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就是感染。这种感染不仅局限于囊袋皮肤红肿化脓。更严重的是,细菌可能沿着电极导线一路深入,侵入血液,甚至直接在心脏内的电极上“安家”,形成赘生物,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若不彻底清除感染源,严重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脑梗,甚至死亡。
目前根治的唯一方法,就是完全移除整个感染的起搏系统,包括深埋心脏的电极导线。拔除这些与组织粘连、可能附着着致命赘生物的老旧电极,本身就是一个极高风险的技术活。
02
12年前植入的起搏器,竟成了高烧寒战的“元凶”
47岁的杨先生(化名),正是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典型案例。
12年前,他因先天性心脏病(心内膜垫缺损)接受外科修补手术后,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三度房室阻滞。
科普小课堂
心脏的收缩,靠电信号指挥,电信号的传导按照心房到心室的顺序收缩,一旦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延长了,或传不下去了,便出现了“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意味着电信号从心房到心室完全传不下去了,出现心室起搏频率低,心跳变慢。由于心室起搏不规律,一旦不再起搏,心跳便会停止,可能危及生命。
由于杨先生心房电信号完全无法传至心室,性命攸关,于是植入了双腔起搏器,术后情况稳定。
4年前因起搏器电池耗尽更换了脉冲发生器。
然而近两个月,毫无预兆地,他开始反复高烧、寒战。
当地医院多次尝试抗感染治疗无效后,杨先生转诊至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
门诊超声心动图结果令人心惊:心脏内的电极导线上,赫然附着着一个直径约22x11毫米的巨大赘生物!
心律失常中心五区副主任医师段江波接诊后,综合病史与检查,诊断几乎“板上钉钉”: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
03
内科微创拔除 vs 外科开胸,手术怎么选?
面对这类高风险患者,治疗方向明确——必须移除整个起搏器系统,包括起搏器和两根植入12年的电极导线。
但如何移除?
完善相关检查的同时,来自心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感染科、麻醉手术中心的专家立即展开多学科会诊(MDT),经讨论,最终得出了两种手术方案:
方案一:内科微创手术,经静脉拔除心腔内的电极导线。
创伤小、恢复快,避免二次开胸,但风险不低。
通常情况下,越年轻的患者植入电极导线粘连沿途组织情况越严重。
杨先生35岁植入,12年时间导致电极导线与血管、心脏组织粘连异常严重。
术中可能出现上腔静脉破裂、三尖瓣撕裂、心脏破裂,或赘生物脱落至肺动脉引发致命性肺栓塞。
上述风险一旦发生,需心外科紧急开胸。
方案二:外科开胸直视下移除起搏系统。
视野清晰,操作直接,能在直视下移除心腔内的电极导线和赘生物,但杨先生需承受二次开胸的创伤,且若电极导线与上腔静脉粘连严重,仍需心内科器械辅助分离。
此时,杨先生的血培养结果出来了:革兰阳性球菌阳性——典型的起搏器系统相关感染细菌。
考虑到超声提示赘生物回声相对较低,也就是说赘生物质地相对松软,这成为手术方案抉择的关键考量——
因为这意味着,在微创术中使用激光鞘经上腔静脉静脉拔除电极导线时,可高温、气化部分赘生物,降低大块脱落引发严重肺栓塞的风险。
经过充分沟通后和风险评估,患者及家属最终选择内科主导的经静脉拔除电极导线方案,心外科团队全程待命,随时准备“救场”。
04
高风险手术,过程一波三折
2025年6月26日,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外科杂交导管室里,一场“拆弹”手术在瓣膜与房颤外科中心王坚刚主任团队保驾护航下开始。
麻醉保障就绪后,心律失常中心五区团队首先通过股静脉为杨先生植入临时起搏器确保心跳平稳。
随后,医生切开原起搏器囊袋,取出了双腔起搏器。
最大的挑战是拔除深嵌在心脏里的全部电极导线——
团队首先尝试拔除心房电极。
医生精细分离心房、心室电极导线,送入锁定钢丝稳固电极后,在激光辅助下逐步松解粘连组织,过程顺利,电极被完整拔除。
激光辅助下拔除电极
然而,在尝试拔除心室电极时,挑战来了。
这根年深日久的电极导线在无名静脉段与局部组织粘连异常严重,右侧植入锁骨下静脉与无名静脉成角陡峭加剧难度。
使用激光鞘分离时,电极导线突然断裂,一部分残留在心腔内。
电极线断裂在心腔
预案随即启动!
团队果断改变策略,随即调整为经股静脉途径,使用一种特制的抓捕工具——NeedSnare圈套器,精准套住残余电极导线并尝试拽出。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在经股静脉拔除途中,右室电极头端因组织粘连过多,疑似卡死在股静脉与皮下组织之间,无法完全移除。
电极头端卡在股静脉
紧要关头,严阵以待的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征迅速上台。
他动作麻利,在杨先生股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精准的逐层解剖分离,最终稳稳地取出那个“顽固执拗”的电极头端,并完美缝合股静脉。
至此,杨先生的“心头大患”被彻底清除。
取出的心室电极头端
为确保安全,随后,心律失常中心五区团队沿杨先生腋静脉血管鞘顺利送入新的心室电极,连接体外起搏器,采用半永久起搏技术,临时维持心律,为后续治疗过渡。
整个手术过程中杨先生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血氧饱和度正常、血压正常,无严重肺栓塞症状,复查CT仅见肺动脉远端小分支栓塞。
这标志着高风险拔除手术的核心步骤成功完成。
05
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开启“零”感染新可能
清除感染源只是第一步。
随后两周,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杨先生接受了充分的抗感染治疗,直到连续血培养结果转阴,确认感染彻底控制。
2025年7月8日,是解决杨先生心脏根本问题的日子——
心律失常中心五区团队为他植入了全新起搏系统: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
这颗仅有胶囊大小的起搏器,通过微创方式直接植入杨先生心腔工作。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摒弃了传统的电极导线和皮肤下起搏器囊袋。从源头上杜绝了导线相关感染的风险,是杨先生这类患者的理想选择。
术后杨先生恢复顺利。
出院一个月后复查,状态良好,折磨他多时的高热寒战再未出现,生活和工作已重回正轨。
06
我院通州院区已全面开展高难度心脏起搏电极拔除手术
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少见的起搏器并发症,但危害大。完全移除起搏器系统(起搏器+电极导线)是唯一根治方法,其中电极导线拔除是核心难点,对医疗团队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尤其对于长期植入、合并巨大赘生物的高危患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随时可能面临上腔静脉撕裂、心脏破裂等灾难性并发症。
北京安贞医院依托国内一流的心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团队,拥有安全、高效拔除电极导线的天然优势及多学科协作机制。先进的外科杂交导管室为术中随时切换手术模式提供了强大硬件支持。丰富的经验让团队在应对电极断裂等突发状况时更加从容果断,将“预防”、“预警”、“应急”融于一体。此次成功拔除植入超10年、伴巨大赘生物的电极导线,正是这种综合实力的完美体现。
自成功完成杨先生这例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首例高难度电极导线拔除手术后,心律失常中心五区在科室主任桑才华带领下,短期内又连续完成5例同类手术(含2例起搏器感染相关病例及3例非感染电极导线拔除手术病例),其中一位83岁高龄患者存在电极导线穿孔,团队亦助其转危为安。
从首战告捷到积累系列成功案例,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心律失常中心五区团队正持续精进技术、深化协作,不断优化复杂电极管理全流程,提升多学科响应的速度与精度,致力于为更多饱受复杂心律失常(尤其是高危起搏并发症)困扰的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终极解决方案,全力守护心脏的每一次健康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