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让大脑发出警报的并不一定都是刺耳的铃声,断断续续的震动也许更加恼人。就像提起抑郁症的发作,我们首先会想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甚至出现自伤、自杀的迹象,但是也有一些人,身体上显露出的蛛丝马迹,昭示着他们正徘徊在抑郁边缘。那么身体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呢?
1.睡眠: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睡眠对生活的重要性,但抑郁的人有的辗转难眠,有的昏沉嗜睡,更多的是怎么都改变不了的早醒,醒后也无法再次进入梦乡,随之而来的就是每日情绪最低落、最绝望的时刻,这种感觉紧紧地把人包裹,无法挣脱。
2.疼痛:
抑郁的另一层伪装往往是有机体的真实感觉的,头痛、背痛、肌肉痛等,或是表现出说不清的躯体不适,如发麻、紧绷感等,我们为此到处求医,各种各样的检查一概显示“未见异常”,但疼痛或不适却依旧存在,也许此时的身体是在借此机会表达内心的痛苦。
3.饮食:
情绪与肠胃间的联系早已被证实,抑郁时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等接连出现,我们的肠道神经系统也被誉为“第二大脑”,此时也因为情绪影响而陷入悲伤。
4.能量:
不管如何休息,仍然疲乏无力,毫无生气,哪怕是做着最简单的起居事宜,如起床、洗漱等也变得如负千斤,这种疲劳不仅是身体的,更是精神上的。
5.免疫:
长期的抑郁状态会削弱免疫系统,导致我们会更容易感冒、感染,身体仿佛被磋磨得放弃了抵抗。
这些表现就像警示灯,一旦持续亮起超过两周,就需要提起注意。
1.记录自己“感觉不太好”的时间、表现及出现频率,同时描述出当时的情绪状态及内心想法,有没有对当时或当日某项活动造成影响。
2.使用专业的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自我评估,更全面地探究自己的身心,虽然结果不能完全确定诊断,但可以作为就医时的参考。
3.某些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慢性感染等也会出现与抑郁症类似的表现,在排除躯体疾病的前提下寻求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的帮助,与医生沟通时尽可能详细描述自己的所有症状以便获得及时的诊治。
专家简介
杨松
杨松:综合科副主任,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师从栗克清教授,曾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学习,任保定市肿瘤心理健康协会委员。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4年,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对老年精神疾病,脑血管病及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者简介
王琼
王琼:护师,本科学历,具有多年临床精神科护理经验。工作中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认真负责,以患者为中心。工作格言是用心胜过用脑,真诚胜过技巧。
综合科简介:
综合科是由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与我院联合成立的特色科室。科室本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宗旨,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争创优质服务新模式。共设置有床位41张,现有精神科医生7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精神科护士13人。
综合科主要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同时收治伴发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患者,如:脑梗死所致的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卒中后抑郁,器质性失眠,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抑郁、焦虑、躁狂等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还包括精神疾病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躯体疾病的精神疾病患者。本科兼具精神科与内科的特色,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更为专业的医疗服务。医护人员技术精湛、服务质量好,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形式多样的心理治疗。同时综合科还承担面向院内内科类疾病的会诊工作。
供稿科室 | 护理科普小组、综合科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