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于首位,其治疗手段的每一次创新与突破始终牵动着无数患者和家庭的心。其中,携带驱动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因对靶向治疗反应敏感,预后相对乐观。然而,局部晚期患者的治疗长期深陷 “手术难、预后差” 的困境。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临床实践中采用 “靶向 + 化疗” 的新辅助治疗模式,成功助力多名可切除局部晚期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NSCLC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为这类患者开辟了“根治性治疗”新路径,标志着肺癌精准治疗迈入崭新阶段。
本期特别整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提供的“靶向 + 化疗”新辅助治疗ALK阳性NSCLC典型病例一则,以飨读者。
困境
局部晚期ALK 阳性肺癌的 “治疗瓶颈”
ALK基因融合突变在NSCLC中的发生率为3%~5%。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ALK-TKI)显著改善了晚期患者的生存获益,但局部晚期(Ⅲ期)患者的治疗仍面临严峻挑战。
这类患者常因肿瘤侵犯范围广、淋巴结转移明显,导致初始手术切除难度增大。传统放化疗不仅疗效有限,还可能因肿瘤进展使患者错失最佳手术治疗窗口。研究数据显示,未经有效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患者,肿瘤完整切除(R0)率不足50%,术后复发率高达60%,5年生存率仅约30%。因此,局部晚期NSCLC在临床治疗中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一侧是潜在的根治性手术机会,另一侧是向晚期进展的风险。如何优化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策略,最大化患者生存获益,始终是临床研究关注的焦点。
突破
“靶向 + 化疗”联合新辅助,实现病理完全缓解
【临床案例】
2024年底,患者王某(化名)因“肩周炎”就诊,在进行胸部 CT检查时,意外发现右上肺存在31×29mm的肿块,同时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经我科呼吸介入团队通过“导航+超声”引导下活检,最终根据病理确诊为右肺腺癌,临床分期评估为Ⅲa期(T2aN2M0)。局部晚期的分期让手术难度徒增,但基因检测报告结果为治疗带来了转机——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携带ALK融合基因突变,这一突变在肺癌治疗领域被称为 “钻石突变”,因其对应的靶向治疗往往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关键突破口。
经我院多学科团队(MDT)综合评估后,为患者制定了洛拉替尼靶向新辅助治疗的方案。治疗3月后,复查胸部CT提示疗效达到部分缓解(PR),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然而,检查同时发现患者右肺门淋巴结仍紧邻血管,这给后续的手术治疗带来了较大风险。经MDT再次讨论后,决定在后续治疗中联合 “培美曲塞 + 卡铂”化疗方案,进行 2 个周期的治疗。联合治疗后,复查胸部CT结果令人欣喜:肿瘤进一步退缩,淋巴结转移灶显著减少,已达到手术指征。
2025年7月,心胸外科强勇主任医师团队为患者实施胸腔镜下右上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令人振奋:原发灶及清扫的5枚淋巴结中均未发现肿瘤细胞,达到pCR。这标志着,经过新辅助治疗,肿瘤在术前就已经实现了肿瘤学意义上的“根除”。而后续结合术后微小残留病灶(MRD)分子病理检测结果,将为制定后续个体辅助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
变革
从“不可切”到“精准降期”,治疗模式全面升级
“靶向 + 化疗”新辅助治疗的成功,并非个例。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公布的多项研究数据表明,ALK-TKI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局部晚期患者的手术转化率和病理缓解率。其中,LORIN研究中期分析结果显示,在初始不可切除的Ⅲ期患者中,71.4%(5/7)的患者成功转化为可手术状态,主要病理缓解(MPR)率达76.9%,pCR率23.1%。
与传统治疗相比,这种联合模式展现出三重优势:
精准缩瘤:ALK-TKI通过靶向抑制肿瘤驱动基因实现快速控瘤,联合化疗进一步清除潜在微转移灶,实现 “1+1>2” 的协同效应,促使肿瘤更快速、更彻底的退缩;
提高手术可及性:通过术前降期治疗,将原本无法切除的肿瘤转化为可手术状态,同时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创伤风险,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降低复发风险:
pCR的实现显著降低了患者术后复发概率,为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甚至彻底治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筑牢了生存的根基。
意义
为更多患者点亮“治愈希望”
过去,我们常因肿瘤“顽固难控”而束手无策。如今,通过新辅助治疗实现肿瘤“缩小降期”,让手术从“不可能”变成“可治愈”,这不仅仅是治疗方法的改变,更是治疗理念的根本转变。
对于局部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而言,“靶向 + 化疗” 新辅助治疗策略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打破了 “局部晚期 = 难治愈” 的固有认知,让患者和医生看到了更多治愈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且可复制的精准治疗方案,推动了肺癌治疗从 “术后辅助” 向 “术前诱导” 的前移,实现了治疗时机的优化。
从患者角度来看,pCR 的实现意味着更高的治愈可能,且术后无需承受长期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和优化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结合 MRD监测技术更加精准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疗效评估-手术时机-术后维持”的全周期管理模式,力求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让更多肺癌患者跨过“局部晚期”这道难关,一步步走向治愈的彼岸。
审校专家简介
吕镗烽 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肺癌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研究型医院协会肺结节肺癌MD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老年协会呼吸分会及肺癌专委会常委
江苏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
南京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CSCO临床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杂志(SCI收录)副主编
展平 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呼吸三病区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江苏省第七期“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专业擅长:肺癌、呼吸介入、肺部感染及呼吸危重症
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内镜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呼吸影像和病理学组委员
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胸部肿瘤相关SCI论文30余篇
肺癌研究成果获得江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23,第三) 、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022年,第一)、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第四)、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第五)
张坤 医生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科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十余年呼吸内科临床与科研经验,擅长肺部感染,肺癌,呼吸介入治疗等方向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 (CACA) 会员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基金3项
国家发明专利1项
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论文5篇
审校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金陵医院 吕镗烽教授、展平教授、张坤医生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 Anmi
靶向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获突破:驱动基因突变局部晚期肺癌迎来“治愈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