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不适感受,从轻微的头痛、牙痛到术后的剧烈疼痛,都可能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面对琳琅满目的止痛药,如何科学选择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从非甾体抗炎药到中枢性止痛药,不同种类的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只有掌握其特性,才能在缓解疼痛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疼痛的分类是选择止痛药的重要依据。通常,疼痛可分为炎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两大类。炎性疼痛多由组织损伤或炎症引发,如关节炎、扭伤等,常伴随红肿热痛;神经性疼痛则与神经损伤或功能异常相关,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表现为刺痛、烧灼感或电击样痛。此外,按疼痛程度还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疼痛如头痛、肌肉酸痛,重度疼痛如癌痛、术后剧痛,不同程度的疼痛需匹配不同强度的止痛药。
用药的基本原则是阶梯用药和个体化选择。阶梯用药即从低强度药物开始,根据疼痛缓解情况逐步调整;个体化选择则需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基础疾病等因素。例如,有胃溃疡病史的人应避免使用某些非甾体抗炎药,肝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经肝肾代谢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是缓解轻度至中度炎性疼痛的常用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等都属于这一类。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这类药物的优势在于兼具止痛和抗炎作用,对于关节炎、痛经、扭伤等因炎症引发的疼痛效果显著。
不过,非甾体抗炎药也有各自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布洛芬的抗炎作用较强,止痛效果持续时间中等,但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增加胃溃疡、胃出血的风险。对乙酰氨基酚的镇痛和解热效果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但其抗炎作用较弱,且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因此需严格控制每日摄入量。萘普生的止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合慢性疼痛患者,但同样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应慎用。
中枢性止痛药以曲马多为代表,主要用于缓解中度至重度疼痛,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与阿片类强效止痛药相比,曲马多的成瘾性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相对较轻,因此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曲马多适用于手术后疼痛、癌症疼痛、慢性神经痛等经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效果不佳的疼痛类型。但需要注意的是,曲马多仍属于管制类精神药品,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长期服用。长期服用曲马多可能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还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如烦躁不安、失眠、恶心呕吐等。此外,曲马多可能会引起头晕、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驾驶人员或操作机械者应慎用。
除了上述两类常用止痛药外,还有一些针对特定疼痛类型的药物,如抗癫痫药和抗抑郁药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它们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减轻疼痛感受。但这些药物的使用更具专业性,需在医生明确诊断后开具处方。
总之,止痛药的选择并非简单的 “头痛医头”,而是需要结合疼痛的类型、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判断。在使用止痛药时,应严格遵循医生或药师的指导,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药物。同时,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