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上抢救大出血男孩的张训功、暴雨中双膝跪地救人的张鑫娜、凌晨跳入湖中救人的张银晓、游泳馆救助倒地女子的秦福芳、在悬崖峭壁上救人的李笑展……
自2016年以来,郑州人民医院已涌现出40余起院外救人的暖心事件,从临床医务人员到行政职工,从退休专家到院领导,“郑医好人”群体早已成为绿城的“温暖符号”。这份坚守的背后,是该院以“五个郑医”为抓手,深耕医德医风建设的生动实践。
“温暖郑医”
把医院变成“第二个家”
“37摄氏度是人体感觉舒服的温度,也是我们医院的温度。”在郑州人民医院,这份温暖藏在细节里:
每年医师节清晨,院领导都会带着蛋糕和鲜花,逐个敲开急诊科、手术室的门,给刚下夜班的医生们送上祝福;除夕夜的病房楼里,院长会把热腾腾的饺子送到值班护士手中,陪大家吃顿“团圆饭”;每位职工生日当天,都会收到印着“郑医暖暖”字样的蛋糕券;瑜伽室,乒乓球、羽毛球馆随时开放……
每逢节假日,从院领导到科室主任,坚守岗位成了默契。他们用耐心安抚焦虑的患者,用细致守护假期健康。
心血管内科专家刘恒亮说:“放假在医院待着,我心里才踏实。”在他眼里,医院早已是家。
正是这份“以院为家”的归属感,让温暖从医院流向每一位职工,再传递给每一位患者。
“人文郑医”
职工舒心才能让患者安心
“以人为本”不只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对患者,郑州人民医院通过叙事医学、人文案例比赛,让“关心人”的理念融入诊疗;对职工,该院拿出了“360度全方位关怀”。从衣食住行到精神需求,“人文郑医”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
为帮职工解决子女的带养问题,郑州人民医院2019年将筹建托育中心列为医院“五大民生实事”之一,2019年12月31日正式开办托育中心,解决了职工带娃难题。
“孩子在托育中心被照顾得很好,我上班心里特踏实。”该院儿科护士王琳的女儿刚满2岁,医院托育中心的育幼师每天会发孩子吃饭、午睡的照片,让她能安心工作。
像王琳一样,该院很多职工将幼儿送进了医院托育中心。
此外,郑州人民医院率先创建职工“三知书社”,引导职工多读书、读好书,打造“书香郑医”;为缓解临床医护压力,医院在卫生系统率先创建职工减压舒缓中心,开设心理舒压室和情绪宣泄室,配备专业设备,策划心理减压拓展活动,联合社会第三方专业心理老师为职工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定期开展心理沙龙活动;扶危济困基金成立7年来,已为18名遇困职工发放救助金近14万元。
“清廉郑医”
“阳光用权”筑牢发展根基
清廉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作为郑州市首批清廉医院示范单位,郑州人民医院党委始终把清廉医院建设的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与管理和业务紧密融合,与“十大行动”紧密贯通,持之以恒地贯彻和实施。
郑州人民医院坚持“阳光用权”,在药品、耗材、设备采购等关键领域,严格执行公开招标、集体决策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大力弘扬廉洁文化,常态化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全体职工恪守职业道德,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这份坚守,使该院不断涌现出“2024年度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行风建设表现突出个人”付胜奇、“2023年度全省医德医风标兵”贾金广等多名获得省级荣誉的优秀代表。
这份对清廉的坚守,不仅体现在严明的制度里,更渗透在日常的细节中,并结出了累累硕果。郑州人民医院先后被评为“2023年度郑州市卫生健康系统行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度河南省清廉医院创建行动示范单位”等。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正是对“清廉郑医”建设成效最有力的肯定。
“责任郑医”
把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
“郑东院区开诊时,大家几个月连轴转,没有一个人喊苦;南部院区融并时,大家加班加点克服了各种困难。”这股子担当,是“责任郑医”的底色。
“大爷,您的血压有点儿高,这是低盐食谱,您收好。”在郑州市金水区一个社区健康驿站,值班医生给一位老人测完血压后发放健康饮食食谱。这样的健康驿站,该院已建了49家,覆盖21家养老机构、28家企事业单位。每周,该院都会安排医生前去坐诊,免费提供测血糖、健康咨询等服务,2024年一年间就解决了社区居民4万余次的“小病痛”。
该院选派的101名健康副校长进驻中小学后,不仅给学生上健康教育课,还帮学校建立健康档案、出台流感防控方案,全方位守护学生健康。
郑州人民医院已坚持了16年的急救培训,累计走进200余个社区、100所学校、50家企业,培训10万余人次,仅模拟人就用坏了32个。
2016年成立的“郑医·生命之光”慈善基金更成了困难患者的“及时雨”。9年多来,4万多人因此受益。
从院区到社区,从城市到乡村,110年的郑州人民医院始终坚守着“健康守护神”的承诺。
“青春郑医”
百年老院永远年轻
“青春郑医”的活力,藏在对年轻人的培养里:每年五四青年节,院团委都会进行“十大杰出青年”“青年岗位能手”等评选活动,选拔一批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青年。青年志愿者们不仅活跃在医院的各个角落,还走进城市的街头巷尾,健康义诊、科普宣传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28岁的于逸飞因在“7·20”特大暴雨中逆行救人荣获第26届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团工委“第二届河南省卫生系统十大杰出青年”称号;37岁的乔红梅荣获2023年郑州市青年五四奖章;42岁的护士武晓因工作中表现突出获评“河南省最美护士”……
百年老院为何能“风华正茂”?因为在这里,年轻人有舞台,奋斗者有掌声,百年老院正因这份青春活力,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在郑州人民医院的“好人墙”上,40多张笑脸格外醒目:有连续5年义务照顾失独老人的行政人员丁娜;有退休后仍在社区坐诊的老专家,每周三雷打不动开“免费门诊”;还有援外医疗队员在非洲用医术架起友谊的桥梁……
如今,“郑医好人”已从“个体闪光”变成“群体现象”,他们用一次次挺身而出的坚守、一天天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医德医风的光芒,在绿城大地上越来越亮。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